物流|两部门: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深化铁路市场化改革( 三 )


(十四)规范海运口岸收费 。 降低港口、检验检疫等收费 。 对海运口岸收费进行专项清理整顿 , 进一步精简合并收费项目 , 完善海运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 , 确保清单外无收费项目 。 研究将港口设施保安费等并入港口作业包干费 , 降低部分政府定价的港口收费标准 。 依法规范港口企业和船公司收费行为 。 降低集装箱进出口常规收费水平 。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强物流领域收费行为监管 。 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收费项目 , 及时降低偏高收费标准;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 , 研究建立收费行为规则和指南 。 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和标准公示制度 , 对不按公示价格标准收费或随意增加收费项目等行为 , 加大查处力度 。 依法查处强制收费、只收费不服务、超标准收费等违规违法行为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信息开放共享 , 降低物流信息成本
(十六)推动物流信息开放共享 。 在确保信息安全前提下 , 交通运输、公安交管、铁路、港口、航空等单位要向社会开放与物流相关的公共信息 。 按照安全共享和对等互利的原则 , 推动铁路企业与港口、物流等企业信息系统对接 , 完善信息接口等标准 , 加强列车到发时刻等信息开放 。 研究建立全国多式联运公共信息系统 , 推行标准化数据接口和协议 , 更大程度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降低货车定位信息成本 。 对出厂前已安装卫星定位装置的货运车辆 , 任何单位不得要求重复加装卫星定位装置 。 规范货运车辆定位信息服务商收费行为 , 减轻货运车辆定位信息成本负担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物流设施高效衔接 , 降低物流联运成本
(十八)破除多式联运"中梗阻" 。 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对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场站等物流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 研究制定铁路专用线进港口设计规范 , 促进铁路专用线进港口、进大型工矿企业、进物流枢纽 。 持续推进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和三峡翻坝综合转运体系建设 , 进一步提升长江等内河航运能力 。 加快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以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重点 , 推广应用多式联运运单 , 加快发展"一单制"联运服务 。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十九)完善物流标准规范体系 。 推广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货运车辆、内河船舶船型、标准化托盘和包装基础模数 , 带动上下游物流装载器具标准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与国际标准接轨 , 适应多式联运发展需求 , 推广应用内陆集装箱(系列2) , 加强特定货类安全装载标准研究 , 减少重复掏箱装箱 。 (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六、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 , 降低物流综合成本
(二十)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 研究制定2021-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 整合优化存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 , 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作体系 , 系统性降低全程运输、仓储等物流成本 。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负责)继续实施示范物流园区工程 , 示范带动骨干物流园区互联成网 。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负责)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 有针对性补齐城乡冷链物流设施短板 , 整合冷链物流以及农产品生产、流通资源 , 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 , 降低冷链物流成本 。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加强县乡村共同配送基础设施建设 , 推广应用移动冷库等新型冷链物流设施设备 。 (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 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 整合储备、运输、配送等各类存量基础设施资源 , 加快补齐特定区域、特定领域应急物流基础设施短板 , 提高紧急情况下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