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谈|大唐作为中原王朝,为何多用胡兵胡将?与李氏皇族的血统有关吗?


春秋末年 , 齐、楚、晋等霸主崛起 。 当时的鲁国与晋国结盟 。 鲁成公(前590-前573)见晋公待其傲慢无礼 , 便想转投楚国 。 他的近臣季文子却反驳道:"非我族类 , 其心必异 。 楚国虽强 , 但他们不是我们的同族 , 难道肯善待我们吗?"成公听罢 , 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
可见 , 仅仅是不同族裔就能让季文子如此提防 , 虽说他未必有些过于小心谨慎 , 但他所提出的这个概念却在后世被发扬光大 。 想当年 , 始皇帝修建长城 , 以蒙恬二十万大军严防边疆;武帝更是派出卫青、霍去病进军漠北 , 逐匈奴千余里;西晋时期 , 大臣江统也在《徙戎论》中写道:"……戎狄志态 , 不与华同 。 "无一不体现出了这些王朝对于塞外民族 , 即"胡人"的排斥 。 不过 ,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 , 唐朝对待胡人的态度 , 可以说是一个有趣的例外 。

彬彬谈|大唐作为中原王朝,为何多用胡兵胡将?与李氏皇族的血统有关吗?
本文插图

描绘突厥人的壁画 , 位于今蒙古国境内
胡人又称胡族 , 广义上指居于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 有时也代指西域各民族 。 而唐朝与胡人的关系 , 可说是早已有之 。 617年 , 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时 , 就得到了来自突厥人的援助;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后 , 任用胡人为官 , 收拢了一大批文臣武将 。 像后来建功立业 , 登上凌烟阁的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都是鲜卑人 。

彬彬谈|大唐作为中原王朝,为何多用胡兵胡将?与李氏皇族的血统有关吗?
本文插图

影视作品中的尉迟敬德
当然 , 唐朝和塞外民族的关系也并不总是那么友好 。 唐太宗在位时就改变了对突厥人的政策 , 他遣使至突厥诸部 , 从中挑拨离间 , 破坏关系 。 贞观元年(627) , 颉利可汗帐下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部不满颉利横征暴敛之行 , 遂叛乱 , 颉利派突利前去征讨 , 突利大败而归 , 受到颉利的严惩后 , 一怒之下自立为汗 , 并请求唐朝庇护 。 次年 , 薛延陀部也改称可汗 。
突厥汗国的内战正是唐朝介入其中的最好机会 。 贞观四年(630) , 唐军开始了对突厥的进攻 。 其声势之大 , 《资治通鉴》中有载:"……众合十馀万 , 皆受李靖节度 , 分道出击突厥 。 "于正月 , 唐军在白道、阴山两度大破突厥军 , 颉利汗败逃铁山 , 李靖随即率万余骑兵追击 , 并歼灭其部属 , 颉利不得已 , 只好请降 。 三月 , 太宗接受了来自突厥各部的效忠 , 被尊称为"天可汗" 。 他是第一个同时拥有中原大一统王朝"天子"和游牧民族"可汗"两个最高称号的君主 , 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

彬彬谈|大唐作为中原王朝,为何多用胡兵胡将?与李氏皇族的血统有关吗?
本文插图

唐太宗李世民
随着唐朝在西域地区的势力扩张 , 胡人在朝廷为官 , 边疆为将也成为了稀松平常的事情 。 "开元之治"末期 , 玄宗李隆基提拔的节度使就多为胡人 , 像是哥舒翰、安禄山 , 他们分别是突骑施人和粟特人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边关节度使的权力也日渐膨胀 , 从朝廷任职逐渐变为父死子继 , 麾下士兵也皆为胡人 , 且对领导他们的节度使忠心耿耿 。 而唐朝在府兵制崩解后采用募兵制 , 重边防而轻内部 , 若节度使心生反意 , 朝廷根本无力抵挡 。 天宝十四年(755) , 安史之乱爆发 , 挑起这场内战的 , 正是安禄山以及他同乡的粟特人史思明 。 虽然战乱终被平息 , 可唐朝已经走上了国力的下坡路 。

彬彬谈|大唐作为中原王朝,为何多用胡兵胡将?与李氏皇族的血统有关吗?
本文插图

影视作品中的安禄山

彬彬谈|大唐作为中原王朝,为何多用胡兵胡将?与李氏皇族的血统有关吗?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