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青青|事出有因,终局并不意外,苏轼赠诗《仇池石》( 二 )


言者青青|事出有因,终局并不意外,苏轼赠诗《仇池石》
文章图片
苏轼

苏轼与晋卿称的上是金兰之交的文友 。 为什么突然间反目了呢?原来 , 晋卿把物欲的黑手伸向苏轼 , 想得到“仇池石” 。 “仇池石”是苏轼镇家之宝 , 此刻 , 苏轼也做不到像他自己所说的“不可留意于物”的境界了 , 所以两人在“物欲”这根单轨道上撞翻了车 。
晋卿是位艺术家 , 能诗善画兼收藏 。 家有宝绘堂 , 藏品丰富 。 后来苏轼发现了什么 , 也听社会上人云也云地说过晋卿的贪心 , 为此 , 苏轼借机曾规劝过晋卿 。
例如 , 晋卿曾经有一次请苏轼为他的画作写《记》 。 苏轼毫不犹豫 , 借机奉劝晋卿 。 在行文中 , 苏轼引用历史典故 , 说人不可有物欲 , 指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 , 而不可留意于物;寓意于物 , 虽微物足以为乐 , 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 , 虽微物足以为病 , 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 ”意思是说 , 人的占有欲一旦膨胀起来 , 是足以招致杀身之祸的 。 所以 , 苏轼接下去告诫晋卿:“凡物之可喜 , 足以悦人 , 而不足以移人者 , 莫若书与画 。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 , 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 ”苏轼又举出历史上一些酷嗜书画引致灾难的例子 ,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 , 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 , 桓玄之走舸 , 王涯之复壁 , 皆以儿戏害其国 , 凶其身 。 此留意之祸也 。 ”
言者青青|事出有因,终局并不意外,苏轼赠诗《仇池石》
文章图片
王晋卿
晋卿看完这段文字 , 没有理解苏轼所写的警示寓意 , 而认为这样写是不吉祥的 。 他要求苏轼重新写 , 苏轼愤然拒绝:“不用则罢 , 决不改作” 。 为什么苏轼如此严肃地对待晋卿呢?原来晋卿的物欲不断膨胀 , 已经变成了贪婪 , 苏轼对他已经极为不满了 。
现在 , 晋卿又写信苏轼来要他的心爱之宝“仇池石” , 还美之名曰:借观 。 说是借观 , 分明是在索取!晋卿可是书画精品 , 奇珍秘玩 , 无不嗜好的人啊!
苏轼心里明白 , 晋卿名为借观 , 实是想据为己有 。 为此 , 苏轼急忙召集友朋蒋颖叔、钱穆父、王仲至 , 一起商量这事应该怎么办?
钱穆父和王仲至说:“这石万不能送 , 一旦送去了 , 他不归还 , 你有什么办法 。 他是驸马爷 , 宋神宗是他舅子 , 这官司你能打吗?”
蒋颖叔听了 , 摇摇头 , 表示出不以为然的样子 。 苏轼问:“您的意思是送给他吗?”蒋颖叔回应“我觉得为一方石头 , 犯不上开罪这个权贵 。 我们可以提些条件 , 作为交换 。 比如他家藏有韩干的马 , 让他拿出一二匹来 , 不好吗?”
苏式回应:“虽然他家畜养着唐代画家韩干笔下的名马无数 , 不管是赤骥、绿耳 , 还是华骝、追风 , 但他一匹也舍不得送人的 。 ”
蒋颖叔哦了一声 , 提出来看看那块“仇池石”的神妙之处再做最后决定 。

苏轼引领蒋颖叔等人进入自己的静室 。 推门看见“仇池石”摆放在室中央大方桌上 。 只见“仇池石”高数尺 , 通体蛾绿 , 闪闪放光 , 顶端二峰联翩 , 秀出云表 , 腹中三洞 , 似神仙所居 , 冈峦宛转 , 万壑纵横 , 仿佛与瀛洲蓬莱凝缩于一盆 , 惊得众人瞠目结舌 。 许久才说出话来:“原来这“仇池石”如此神妙!”蒋颖叔立刻说:“看来我开出的方案是错误的!”
大家一直认为不送石 , 先回信 , 把事情挑明 。 苏轼笑道“我已给晋卿写了回信 。 并附诗说:‘君家画可数 , 天骥纷相逐 。 风鬃掠原野 , 电尾捎涧谷 。 君如许相易 , 是以我所欲 。 今朝岁西守 , 来听阳关曲 。 劝我留此峰 , 他日来不速 。 ”
言者青青|事出有因,终局并不意外,苏轼赠诗《仇池石》
文章图片
苏轼与好友在一起
苏轼又拿出晋卿回信给众人看 。 从信中看出王晋卿想获得“仇池石”志在必得 , 众人对此切齿痛恨 , 蒋颖叔最为激烈 , 主张焚画碎石 , 以绝其念 。 倒是苏轼旷达 , 他又拿出一首写给晋卿的诗《轼欲以石易画晋卿难之穆父欲兼取二物颖叔欲焚画碎石乃复次前韵并解二诗之意》:同时 , 隐括此意 , 写诗回复晋卿:“二豪争攘袂 , 先生一捧腹 。 明镜既无台 , 净瓶何用蹙 。 盆山不可隐 , 画马无由牧 。 聊将置庭宇 , 何必弃沟渎 。 焚宝真爱宝 , 碎玉未忘玉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