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漢字|吉林省的九百奚营,成吉思汗为啥给烧了?,东北历史(119):

在东北的历史上 , 契丹民族可圈可点 。
契丹建立的契丹国 , 曾经一度是中国的代名词 , 直至今日 。
作为契丹的最大同盟 , 九百奚营名垂青史 。
那么 , 成吉思汗为啥一把火烧掉了九百奚营?
每日漢字|吉林省的九百奚营,成吉思汗为啥给烧了?,东北历史(119):
文章图片
九百奚营旧城墙
奚营就是奚族的城墙 。
这个民族 , 很多东北人已经不知道了 。
根据资料记载 , 奚族最早可追溯至《周礼》 , 其中明确记载:“女桃 , 每庙二人 , 奚四人 。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 , 也发现了是否用三奚、三十奚祭祀父乙(商王武丁)和大乙(商王成汤)的卜辞 。
在这一时期 , 奚族被中原人叫做“三奚” , “奚“的意思就是奴隶 , 可见这个民族在最初是被中原人奴役的种族 , 甚至是任人宰割的对象——商朝统治阶级大量抓捕奚族人做苦役 , 还将他们用来放血祭祀神明 , 后者便是不折不扣的人牲 。 《秋官·禁暴氏》中明确记载“凡奚隶聚而出入者 , 则司牧之 , 戮其犯禁者” 。
后来 , 被欺负得无处容身的奚族只得四处迁徙 , 远离中原以求自保 。 他们不断向东北边疆流动 , 成为东夷民族 , 渐渐淡出了统治者的视线 。 此后他们一直没有返回中原 , 而是在边疆地区繁衍生存 , 中原政权也逐渐淡忘无视了这个不起眼的小族 。
直至契丹崛起的时候 , 奚族与契丹族关系非常好 , 成为契丹民族建立国家的重要帮手 。
那一刻 , 奚族实现了从奴隶到将军的梦想 ,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 。
所以 , 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白山乡岫岩村白山咀子山岗南坡有了九百奚营 。
那里 , 住着奚族的居民和军人 。
然而 , 时事造化 , 当辽朝灭亡的时候 , 这里成为金国的军事重镇 。
每日漢字|吉林省的九百奚营,成吉思汗为啥给烧了?,东北历史(119):
文章图片
偏脸城遗址
金国人干翻辽国后 , 在九百奚营修建了一座城市 , 名字叫做偏脸城 。
为啥叫做偏脸城呢?
原来 , 这座城依山势修筑 , 西北高 , 东南低 , 所以就像一个偏脸一样 。
这座城大致呈四方形 , 周长4318米 , 每面1000余米 , 城墙断面呈梯形 , 墙底基宽约30-40米 , 高5-6米 , 顶宽1米 , 四面城墙各开一道门 , 各门均有瓮城 , 城墙的四角有圆形角楼 , 高出城墙1-2米 。
南墙大部分毁坏 , 残墙最高处仅2米多 , 西墙保存完好 , 最高处达7米多 , 西北角楼保存较好 , 残高8.6米 , 城外有护城壕 , 宽约20米 , 城内是一片耕地 , 靠近南、北门附近各有1个村落 , 村间有乡路相通 , 乡路西侧有2条南北向大沟 , 俗称东大沟和西大沟 , 从城中顺着山势穿过南城墙直达昭苏太河 , 西沟长约520米 , 东沟长约410米 , 沟深约3-10米 。
上面是这座城如今的样子 , 依稀能够看到昔日偏脸城的辉煌 。
这座城市地处要道 , 非常繁华 。
后来 , 金国为了统御东北 , 韩州也将治所迁到了偏脸城 。
那个时候 , 这座城市的政治地位 , 要比今日的地级市重要的多 。
然而 , 不久这座城市迎来了毁灭性灾难 。
每日漢字|吉林省的九百奚营,成吉思汗为啥给烧了?,东北历史(119):
文章图片
偏脸城
金朝末年 ,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开始收拾金朝军队 。
当蒙古军队攻下偏脸城的时候 , 下令放火 , 烧毁这座城池 。
为啥呢?
在蒙古人的眼中 , 从九百奚营到偏脸城 , 这座城市记录了契丹、女真人对蒙古族等欺凌 。 所以 , 从骨子里来说 , 他们仇视这座城市 。
更主要的是 , 当他们攻打这座城池的时候 , 因为金军的反抗 , 已经让他们吃够了苦头 。
所以 , 攻下偏脸城后 , 蒙古军队放火烧掉了这座城池 , 让九百奚营、偏脸城的历史毁于一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