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和它的“备胎”大军们( 三 )


大公司要做大生意
2019年 , 华为虽然开始了在芯片领域里的“买买买” , 但丝毫没有停下自己布局芯片的脚步 。
截止目前 , 华为旗下的海思已经推出了多类芯片产品 , 覆盖了手机SoC、基带芯片、基站芯片、AI芯片、服务器芯片、视频监控芯片、NB-IoT芯片等众多产品线 。
数据显示 , 2019年海思不仅首次跻身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 , 营收增速位列第一 。 在今年第一季度 , 麒麟芯片更是首超高通骁龙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
可是说到底 , 华为再强大也只是一家“有所长 , 有所短”的公司 , 不可能在每个产品线的每个环节都做到事必躬亲 。
那华为是如何在投资公司与自身业务之间做平衡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芯片行业从业者称 , 哈勃投资的这些企业都有这样的共同之处:
一所涉及的领域市场规模非常小 , 却也是芯片行业的不可或缺的;
二都掌握着自己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或能够替代国外厂商提供的技术;
三所涉及领域都是华为自己不愿意做的 , 而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
以光器件为例 , 光器件是芯片当中的核心部件 , 光学产品的性能限制通常也是网络和交换设备创新的障碍 。
如今 , 光器件正成为光学传输设备、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材料清单中越来越大的一部分 , 另一方面 , 光器件和模块行业的主要问题是 , 它只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里的一小部分 。
而好达电子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在技术和产品上实现部分替代Skyworks的企业 。
关于第三点 , 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称 , 一直以来华为做事的标准就是要做大的市场 , 大的生意 。 比如在芯片领域的垂直场景中 , 手机 , 服务器和安防对芯片的需求量非常大 , 市场空间也极具潜力 。
另外 , 前文中已经谈到 , 哈勃投资的大部分企业都会拿到华为的订单 , 可以说 , 如果这些企业发展起来 , 前期是靠华为一手扶持的 。
有时候背靠大树也不完全是一种优势 , 因为这样的企业存在一定的风险 , 即华为能给的 , 也能随时拿走 , 寒武纪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
但被投企业与寒武纪所不同的是 , 华为目前所布局的芯片产品线与他们并不存在冲突 , 而寒武纪的IP芯片是可以被海思芯片所替代的 。 其实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为什么华为之前只是给寒武纪订单 , 而没有对其进行投资 。
所以 , 更深层次来讲 , 哈勃投资的领域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华为不碰的业务 。
“狼性”投资:目标明确 , 下手果断
毫不夸张地讲 , 哈勃投资的每一次出手都牵动着半导体行业与投资机构对的心 。
但当虎嗅问及哈勃投资成立一年给投资行业或者半导体行业带来的改变时 , 多个投资机构选择了拒绝 , 或者只是回复“不好说”或者“不想说” 。
后来 ,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虎嗅 , “从事半导体领域的投资者应该没有谁没研究过华为的投资标的 , 原因很简单 , 如果被投企业不出现大变动 , 未来一定会发展很好 , 甚至上市 。 ”
为什么如此相信华为的选择和判断?该人士进一步解释称 , 不同于普通的投资机构 , 华为投资企业 , 不光给钱 , 更重要的是给订单 , 给人才 。
以即将上市的思瑞浦为例 , 在其招股书中 ,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 “客户A”2019年为思瑞浦贡献了1.7亿元的销售额 , 占总营收的57.13% 。
此外 , 客户A从2018年开始向思瑞浦采购 , 2019年开始放量 , 采购的产品主要是信号链模拟芯片 , 这是5G基站的关键部件 。
即便招股书中未明确客户A为华为 , 但聪明人都能看出 , 能有如此大规模需求和大体量采购的 , 只有华为 。
有业内人士称 , 在哈勃投资的公司中 ,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 保守来讲 , 至少有90%的被投企业是接了华为订单的 。
人才方面 , 在哈勃投资最近一次出手的项目—新港海岸中 , 资料显示 , 哈勃入股后 , 新港海岸新增了两位董事吴昆红、杨昉 , 而前者为华为全球采购高级副总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