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方舱”外的久别重逢,他们说的故事,我们此前不曾听过

患者“方舱”外的久别重逢,他们说的故事,我们此前不曾听过
文章图片

患者“方舱”外的久别重逢,他们说的故事,我们此前不曾听过
文章图片

李甜(右)终于再次见到了多次帮助过自己的杨超大夫(左)的真面容,百感交集  采访人员杨涛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5月31日讯 医患同船渡,结下深厚情 。5月27日,武汉江汉“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与患者作客“长江直播间”,这是他们阔别近三个月后的重逢 。重生之日,患者朋友终于如愿看到了医护人员脱下防护服之后的真切面容,说出了一直没有机会表达的心里话 。医护人员们讲述了“方舱”背后的故事,也让我们对这只“方舟”有了更多的认知 。
【出镜人物】
患者“方舱”外的久别重逢,他们说的故事,我们此前不曾听过
文章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江汉“方舱医院”院长孙晖  采访人员杨涛 摄
孙晖: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江汉“方舱医院”院长,36小时完成“方舱”改造,创下40小时不眠不休的纪录,每天睡眠不到5小时,打造出“方舱样本” 。
杨超:江汉“方舱医院”总住院医师、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党支部书记,“方舱样本”执行者,人如其名的“超人” 。
【患者“方舱”外的久别重逢,他们说的故事,我们此前不曾听过】王培红:江汉“方舱医院”总护士长,穿梭在病区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每天工作到凌晨2点,人称“方舱保姆” 。
李甜:江汉“方舱医院”患者,全家感染,母亲抢救无效离世,与父亲、儿子同进“方舱”,率先加入“方舱”志愿者行列 。
王金龙:江汉“方舱医院”第999名出院者,江汉“方舱”最年长志愿者 。
【名词解释】
江汉“方舱医院”:武汉第一批“方舱医院”,从2月5日“开舱”到3月9日“休舱”历时34天,是武汉市开放床位最多、累计收治病人最多、累计出院人数最多的“方舱”,实现了患者零病亡、零回头、医护零感染 。
1.为什么会有这次重逢
王金龙:穿着厚厚防护服穿行在病区的医护人员,就是渡我们患者上岸的“白衣天使”,我们能感受得到他们的关心,听得到他们的叮嘱,却看不清楚口罩和护目镜下温暖的笑容 。“舱友”们建了一个群,大家时常回忆、感念关怀我们的好医生、好护士,“好想见一见他们的真面容……”成了我们的心愿 。于是,我和李甜代表大家提出了这个想法,也是为了借此机会亲口向医务人员道一声感谢 。
患者“方舱”外的久别重逢,他们说的故事,我们此前不曾听过
文章图片

王培红总护士长和第999名出院者王金龙重逢,回忆医患并肩作战的日子   采访人员杨涛 摄
2.在“方舱”经历了什么
李甜:我和我父母、儿子都感染了,母亲抢救无效离世 。我的症状很轻,发病两天就好了,所以能够有机会和体力救家人 。2月6日~7日,我和父亲、儿子先后进入江汉“方舱”,就像是溺水的人上了船 。刚进来时,我很平静,也会对人笑,因为我不想传递负能量,但夜阑人静时,失去亲人揪心的痛苦就会袭上心头,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去,内心慌乱茫然 。
这里的医护人员好像看出我的心思,他们用行动默默地关心我 。孙晖院长、杨超医生帮我爸爸控制好糖尿病,送来特殊饮食;失去了最爱的外婆,15岁的儿子变得很沉郁,杨超医生为他安排心理医生进行疏导,把自己的电话留给孩子 。
这些看起来不是救死扶伤的“大事”,但解决每一件“小事”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一两千名患者,他们把患者的“小事”当“大事”在办,花费了不少心血,他们是在用真心温暖患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