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方舱”外的久别重逢,他们说的故事,我们此前不曾听过( 二 )
3.“方舱”广场舞的背后
杨超:广场舞体现了“方舱”对患者非医疗需求的满足 。治疗方面,我们有多年训练有素的医护队伍,通过优化流程,很快找到了适合方舱的医疗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非医疗问题才是更大考验,这里大量人群聚居,素不相识的骤然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社区”,生活需求、“邻里关系”、心理问题成了主要问题 。
生活需求首先是吃喝拉撒 。“方舱”伙食好有目共睹,但是建成初期存在洗澡、厕所不够等问题,患者提意见,我们立即扩建了一批移动洗澡间、移动厕所,完善了一批基础设施 。
在“方舱”,除了医疗维护,医护人员很多时候充当了居委会大妈的角色,比如“我不愿意和谁做邻居”“他为什么先‘出舱’”“他看电视吵着我睡不着”“有的人要开灯有的人要关灯”等,这些很具体、很繁琐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切身感受,处理不好容易激化矛盾,处理好了患者更加配合治疗 。虽然很多事都超出医疗范围,但每一位医护人员会多方协调,寻找平衡点,争取做到令双方满意 。
“方舱”内设有广播台、图书角、活动区,带领大家跳广场舞、讲笑话、练八段锦等,组织各种娱乐活动就是为了营造轻松的氛围 。一些患者难过、抑郁,心里有过不去的坎,由10人组成的心理团队重点关注的患者达100多人,通过微信公号24小时接受咨询,心理支持覆盖率达到了100% 。
4.在方舱当护士有过委屈吗
王培红:“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每一位从医者的座右铭,而在“方舱医院”,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
刚进“方舱”,硬件服务有待完善,医护人员工作条件差,防护设施匮乏,通信手段有限 。患者反映洗澡、入厕等生活设施的不足 。护士是与患者打交道最多的人,难免会受点委屈,但我们最深刻的感受是“去理解” 。首先理解患者的焦虑、恐慌、无助以及各种情绪,再通过专业的服务,想尽一切办法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以此获得患者的理解 。
住在“方舱”里的都是轻症患者,心理治疗胜于药物治疗 。患者面对未知的病毒,牵挂分散在各治疗点的亲人,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努力倾听患者的内心需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成为患者的心理守护者 。
我们亲历了“方舱”的设备和条件一样样变好,患者的心情一天天改善,广场舞、健身操、读书会……“方舱”的氛围越来越轻松和谐 。看着一批批患者走出方舱,是我们最感欣慰的时刻 。
5.“方舱”的经验和模式是什么?
文章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江汉“方舱医院”院长孙晖讲述“方舱样本” 采访人员杨涛 摄
孙晖:“方舱医院”是一家医院,不是集中隔离点,必须按医院的管理规范来运行,尽快隔离传染源并对传染源进行救治,这是我作为“方舱医院”管理者明确的运行标准 。
2月3日晚11点,我被叫到协和医院对面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被告知这里要建一家“方舱医院”,由我来当负责人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容纳千人的“战时医院”,“会不会发生群体感染?”“出现大面积情绪播动怎么办?”“生活设施是否能满足大家需求?”说实话心里完全没有底,但不管任务多么艰巨,我必须要像战士一样“服从” 。
2月5日晚第一批684名患者连夜“入舱”,我连续40个小时没合眼 。第二天早上问题来了,给患者送早餐就送到了11点,我们迅速查找问题 。后来一天送1500多份饭都能快速完成,就是得益于对送饭流程的检视和完善 。“方舱”的日子我很焦虑,天天睡在办公室,开着对讲机,关注着集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当日解决 。
回过头来总结,医疗流程的制定和梳理、内部运行科学高效、各医疗队之间协同作战,各方物资协调保障、医护人员院感防护、患者的心理疏导……“方舱医院”形成了一系列运行模式和解决方案,为平战结合,打造公共卫生防护网提供了有益的样本 。
推荐阅读
- 肺炎 谁会成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27种关键蛋白或能“未卜先知”
- 肺炎|谁会成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27种关键蛋白或能“未卜先知”
- 社会万象95后河南小伙做筹款顾问,入行不到俩月帮助79位患者
- 样本|印度一群猴子偷走确诊患者血液样本还用嘴咬,恐会加剧病毒传播
- “被吓到窒息!”美国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收巨额账单
- 重达12斤,大如篮球|一位罕见乳房巨大肿瘤患者太难了……
- 医院 探访吉林省首家互联网医院:信息替患者“跑腿”
- 医院探访吉林省首家互联网医院:信息替患者“跑腿”
- 义诊互联网医疗平台拓展线上义诊 提升患者诊前沟通效率
- 法制青岛新闻中心|原创 案例说法:诊疗过程存在过错,荣成市人民医院赔偿患者二十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