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发现TB|历史的谣言:“荆轲刺秦王”其实是“荆轲劫秦王”( 三 )


这已经不是太子丹的第一次催促了 。
面对太子丹的催促和质疑 , 荆轲怒吼着回应太子:我既有言在先 , 承诺入秦 , 哪里用得上太子催促?而且入秦之后却不能回来复命的人 , 是没用的竖子 。 我之所以没有立即行动 , 是在等待着荆轲所信任的门客到来 , 然后一起行动 。
这针尖对麦芒的问答 , 透出了太子丹和荆轲之间的罅隙;太子和荆轲都有自己青睐的人选 。 虽然在此之前 , 心思缜密的荆轲说服了樊於期为取信于秦王政自杀 , 取得了樊於期的首级 , 用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得到逼近秦王的机会;二人还准备了一击致命的徐夫人毒匕首 , 即使前期做足了准备 , 燕太子依旧不十分信任荆轲 。
那么为什么太子丹会认为荆轲有反悔之意呢?
沿着《刺客列传》的叙事脉络 , 向前梳理字里行间的草蛇灰线 , 就能发现比起聂政之于严仲子、公子光之于专诸 , 荆轲对太子丹是有所保留的 。
按照《刺客列传》的记载 , 太子丹对于荆轲确实是厚待:“尊荆卿为上卿 , 舍上舍 。 太子曰造门下 , 供太牢具 , 异物间进 ,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 。 虽然享受着这样的尊贵待遇 , 但是荆轲的态度依旧很冷淡 , 在府上过了很久都没有动身的意思 。
在前3个传记里 , 专诸和聂政在行刺前 , 需要需要提前安顿亲属 , 荆轲是漂泊于诸侯间的孤身一人 , 并没有太多人可以牵挂 。 但是直到作为燕国屏障的赵国灭亡 , 秦军进逼燕国南部边界 , 太子丹再拜催促 , 荆轲才开始策划十分严密的暗杀计划 。
逆推到这一步 , 荆轲只是在以坚守信诺这一基本原则回应太子丹 , 在动机上远不是陶渊明歌颂的“君子死知己” 。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二人的不信任呢?

历史心发现TB|历史的谣言:“荆轲刺秦王”其实是“荆轲劫秦王”
本文插图

先秦刺客
无论是鲁庄公和曹沫 , 还是公子光与专诸 , 或是聂政和侠累 , 乃至豫让和智伯 , 刺客的效忠和行刺 , 都是建立在主公亲自拜访刺客或者礼贤下士的基础上;刺客本人也是怀着报答知遇之恩的动机进行暗杀 。 在暗杀之前 , 刺客不仅非常熟知主公的人品、性格 , 不仅会主动申请行动 , 乃至自己谋划行刺 。
抛开劫秦和刺秦计划的难度本身 , 逆推故事线就会发现:荆轲荆轲的太子丹的服务 , 是被太子和田光等人半隐瞒半裹挟的结果;他作为士人的独立精神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 没有被充分尊重 。
五、隐瞒与胁迫:缺乏信任的根源

历史心发现TB|历史的谣言:“荆轲刺秦王”其实是“荆轲劫秦王”
本文插图

击筑悲歌
按照司马迁的叙述 , 当初荆轲作为一个来到燕地漂泊的外邦人 , 以燕市击筑放歌、畅抒胸臆的方式 , 无意间引起了田光的注意;
与此同时 , 在太子丹受到秦王政困辱、田光和鞠武为太子丹出谋划策的时刻 , 秦军日益逼近燕国疆土 , 国难当头 , 荆轲被贤士田光物色 , 作为堪当大用的门客供养起来;
田光本人又是被他的一生好友、太子傅鞠武引荐给太子丹 。
而在荆轲见到太子丹之前 , 太子丹只是听闻荆轲之名;由于田光的绝对保密 , 荆轲对于太子丹的品性和计划是一无所知的 。
所以荆轲和太子丹之间隔了两个举荐者 。 仔细区分一下这两层人际关系:鞠武和田光对太子丹的举荐人才 , 是出于燕国臣民对于储君和邦国的报效之情:田光有心报国却年老力衰 , 所以他以最决绝的方式---自刎保守秘密、举荐人才 , 并切断荆轲的退路 。

历史心发现TB|历史的谣言:“荆轲刺秦王”其实是“荆轲劫秦王”
本文插图

先秦家臣
这一点与太子丹所效仿的曹沫和鲁庄公的关系类似:曹沫和鲁庄公是同一诸侯国的君臣 , 曹沫的行刺的确有保家卫国的动机;那么游士荆轲之于燕国和太子丹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