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发现TB|历史的谣言:“荆轲刺秦王”其实是“荆轲劫秦王”( 六 )


八、与命运的抗争:《刺客列传》的重要主题
百家争鸣
如果没有刺秦的使命 , 荆轲也许会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士人 , 荆轲有他的自尊、他的胆怯和敏感 。 但是在天降大任的关键时刻 , 他依旧战胜了犹豫 , 奋力一搏让秦王目眩良久 。类似于韩信的“胯下之辱” , 荆轲没有计较市井巷尾的一时输赢 , 却在关键的时刻 , 为后人留下了不畏强权 , 为尊严而战的伟岸背影 。
如果没有李陵之祸 , 司马迁的《史记》也会是另一个样子 。 史家的个人经历和观念会给历史叙事打上一层层滤镜 。

历史心发现TB|历史的谣言:“荆轲刺秦王”其实是“荆轲劫秦王”
本文插图

司马迁
为了成全《史记》 , 深感屈辱而隐忍的司马迁以巨大的勇气对抗秦汉士人的死节和尊严观念 。 这一渗透着心酸和坚韧的抗争 , 彰显着生命自由选择、对抗命运的不屈意识 。 青灯黄卷下 , 对着竹简奋笔疾书的太史公的背影 , 恍惚间与荆轲、侠累、聂政、豫让等人有几分相似 , 他手里的刀笔 , 和荆轲的匕首一样犀利 。
秦统一后 , 秦王政一直在寻求长生不老药 , 逃避终极的裁决——死亡 , 而荆轲是为数不多的、给这个霸主带去了死亡体验的人 。
西汉的巅峰过去后 , “茂陵刘郎秋风客” , 唯有《史记》中的风骨和血性荡气回肠 , 为后世国人所传唱 。
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