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作文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作文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 , 根据要求写作 。
最近 , 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成了“网红” 。 网友们赞誉他用“接地气”的幽默为诗歌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 。 该教授深受网友喜爱与他独特的讲课风格分不开 。 他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常常与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转 , 再加上口音浓重的“麻辣普通话”和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 , 造就了这些授课视频巨大的影响力 。
但随着授课视频被大量转发 , 该教授的讲课方式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 。 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 , 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 , 甚至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 选好角度 ,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本文插图
【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 虽然这道题没有像其他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那样有明确的外在形式 , 比如说演讲稿、公众号投稿、书信等等 。
但这是一则争议性社会新闻材料 , 考生需要选择一个立场态度 , 或赞成 , 或反对 , 或其他看法 , 并围绕这则材料 , 就事论事地展开论述 。 无论是从材料形式还是行文思路出发 , 都符合任务驱动材料作文的一般套路 。
在立意的时候 , 可以赞成教授“接地气”的讲授方式 , 可以持质疑态度 , 也可以辩证看待 。 近几年***蓬勃发展 , 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对经典作品的另类解读越来越方便 , 作为受众也更容易接触到作品的多元解读 。 相信这道作文题无论选择哪个角度 , 考生应该都有话可说 。
如果想要让论证更有张力 , 在写论证段落的时候可以采取驳论的方式 。 驳论段一般格式是:
对方观点+让步词(如“诚然“)+对方优势(合理之处)+转折词+(抓住漏洞)进行反驳
材料中有两个现成的“对方观点” , 在驳论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用:
第一点是 , 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 , 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
第二点是 , 有人甚至觉得这样的另类解读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
【广州新东方名师下水文】
“另类解读”的诗歌别具魅力
诗歌自古以来便是一种重要的抒情方式 。 说到思乡 , 我们不禁咏诵起李白的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说到怀人 , 我们又不禁慨叹出纳兰的那句“赌书消得泼茶香 , 当时只道是寻常” 。 诗歌的传承 , 有着它特殊的意义 。 最近 , 某大学“网红”教师用“麻辣普通话”带来的诗歌“另类解读”虽然 “接地气” , 但却引来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 。
在我看来 , 对诗歌的理解和传承不仅需要保留它本来应有的音韵美 , 更应该保留它自身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 。
正如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康震老师曾说 , 诗歌最主要的作用是“抒情达意” , 而将其拆开 , 其实就是“感情作用”和“社会作用” 。 中小学教材中对古诗词的选录 , 我想并不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 只知其“韵律”而不知其“内涵” , 而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火爆 , 也不仅是由于人们对诗词本身内容的热爱 , 这都是由于大家对当中精神内涵以及社会意义的关注 。 那么既然教授“接地气”的“另类解读”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 我们又何必要用所谓的“传统眼光”去批判这种新的形式?
有人说 , 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 , “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 。
推荐阅读
- 文艺视界|知名诗人刘佳银(云南昆明)诗歌《咏石象》
- 诗经情话|他是海子最好的朋友,有着跟海子相似的命运,骆一禾这4首著名诗歌你读过吗?
- 威廉·布莱克|诗歌是治愈灵魂创伤的良方————雪雁书评《威廉·布莱克旅馆的一次访问》
- 诗歌|9位学术大咖为你解密《中国名诗三百首》
- 散文诗歌诗词悦读|老话儿30句:有品德不贱,有学问不贫
- 散文诗歌诗词悦读|人干净,心才贵
- 报告2020年6月2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 中华文化促进会|第四届“诗歌的样子”全国青少年书画创作大展征集活动在宁启动
- 义乌市|文学大赛专栏—《?“美丽城镇 苏溪印象”诗歌大赛征稿》
- 报告2020年6月1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