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作文( 二 )
在我看来 , 诗歌本身就并没有一种被固化的解读 。
既然莎士比亚说 “一千个读者 , 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 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允许一千个读者 , 就有“一千个李白” ,“一千个杜甫” , 或者“一千个纳兰性德”呢?“诗家总爱西昆好 , 独恨无人作郑笺” , 隐晦迷离、含蓄朦胧本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新风格、新境界” 。 试问 , 这是不是也就是在说 , 正因为李商隐含蓄朦胧的表达并没有被所谓的“注释”刻意解读 , 才给读者带来更多丰富想象空间?
解读并没有什么对错高低 。 如果某首诗歌的解读只成为了一个公认的“通识” , 那么这首诗歌真正光芒也一定大打折扣 。 就像我们如果只是把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 , 只是当时已惘然”解读成“对亡妻的思念” , 那么是不是也就少了关于这首《锦瑟》很多其它角度的深层解读?
还有人说 , 教授“另类的解读”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
诚然 , 诗歌的美确实会体现在它自身的韵律和结构上 , 但是这并不是诗歌“美”的完整定义 。
除了韵律和结构 , 诗歌的“美”也少不了自身的意境和内涵 。 而“接地气”的“另类解读”便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用现代人的方式走进那些作者笔下独特的世界 。 就像《江南》中的“鱼戏莲叶东 , 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 , 鱼戏莲叶北” , 如果只是书面化的解读 , 告知读者这是“鱼儿欢戏的场面“ , 或者这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象征“ , 我想对于读者来说 , 也只不过是一种表层的理解 , 而真正走进它们 , 还需要更生动的指引 。
就像《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如果只是把这些意象作为单独的存在 , 那哪来的深秋情趣?
诗歌的传承 , 不管是《经典咏流传》这样的歌唱模式 , 《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竞赛模式 , 还是像教师这种“接地气”的“另类解读”模式 , 在我看来 , 只要能够真正把其价值和意义传递下来 , 让更多的人爱上诗词 , 领悟到诗词韵律美之外更多的内涵意义 , 那么这些所谓的“另类”也一定会以一种新的“公认”角色站立在公众面前 。
【诗歌|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作文】附录
推荐阅读
- 文艺视界|知名诗人刘佳银(云南昆明)诗歌《咏石象》
- 诗经情话|他是海子最好的朋友,有着跟海子相似的命运,骆一禾这4首著名诗歌你读过吗?
- 威廉·布莱克|诗歌是治愈灵魂创伤的良方————雪雁书评《威廉·布莱克旅馆的一次访问》
- 诗歌|9位学术大咖为你解密《中国名诗三百首》
- 散文诗歌诗词悦读|老话儿30句:有品德不贱,有学问不贫
- 散文诗歌诗词悦读|人干净,心才贵
- 报告2020年6月2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 中华文化促进会|第四届“诗歌的样子”全国青少年书画创作大展征集活动在宁启动
- 义乌市|文学大赛专栏—《?“美丽城镇 苏溪印象”诗歌大赛征稿》
- 报告2020年6月1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