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D高级计量经济学|新闻报道干扰司法公正?从法国法院判决看媒体影响( 二 )
3.实证结果
(1)媒体报道与陪审团定罪、量刑决策
本文分别对犯罪事件、刑事案件和司法丑闻的媒体报道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 结果如下表所示:
本文插图
1-4列回归结果显示 , 相关主题的媒体报道对于定罪与否没有影响 。 也因此文章在对犯罪记录进行分析的时候 , 规避了选择偏误的问题 。 5-8列则展示出媒体报道对于陪审团量刑决策有显著的影响 。 可以看到每增加一个对于犯罪事件或刑事案件的报道 , 接下来一天判决的刑期长度平均增长了24天 , 作为对比 , 判决后第二天的新闻报道内容则如预期一般没有产生影响 。 此外文章还发现对司法丑闻的报道会显著减少刑期长度 , 这说明媒体报道对陪审员的作用是双向的:犯罪事件的报道会增加他们对犯罪行为看法的严重性 , 而司法丑闻的报道则会降低这一严重性 。
(2)专业法官与媒体
本文插图
在上面的分析中 , 我们研究的都是陪审团的决策 , 而陪审团是由大多没有专业法律知识和经验的普通市民组成 , 我们发现媒体报道会对量刑产生影响 。 那对于专业法官是否存在同样的现象呢?文章通过两条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 第一种方式是比较轻罪法院(无陪审团 , 由法官判决)和重罪法院(由陪审团判决)的量刑结果是否同样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 。 上表的1、2列研究的是轻罪法院中量刑最重的两类犯罪 , 这也是为了和重罪法院的案件尽可能相似 , 从而使结果有可对比性 。 第二种方式是利用未成年人根据年龄在不同的法院进行重罪审判这一特点 , 对比了媒体报道的影响 , 结果如表中3-6列所示 。 从两条途径中都可以得出结论:专业法律人士不会受到媒体报道带来的无关影响 。
4.机制分析
有关犯罪和司法事件的报道对量刑决策的影响可能有这样几种解释:陪审员对于社会犯罪率的变化做出了反应;或是这些报道影响了人们的整体情绪;亦或是相关主题的新闻使得人们在短时间内对有关犯罪的信息更为敏感 。 本文通过一些方法对这些机制逐一进行了分析 。
本文插图
上表2、3列为加入当地重罪案件数量的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 , 可以发现对于媒体报道影响的估计值并没有发生变化 , 4、5两列则显示当这些报道的观众人数高于平均值时 , 影响会更大且更显著 。 这些结果都说明 , 媒体报道对于量刑的影响并不是反映了实际犯罪率的变化 , 而是有关犯罪的新闻报道本身产生了直接的作用 。 接下来文章分析了这一影响是否具有持续性 。 下图展示了判决之日前几天和后几天 , 相关主题的新闻报道数量对于刑期长度影响的估计系数 , 我们发现只有判决前一天的电视新闻才会影响量刑 。 此外7列告诉我们 , 媒体的影响其实更多来自于判决前一日有犯罪事件被报道 , 而更多的报道数量不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 这些结论更进一步验证了媒体报道似乎只是在短时间内使犯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本文插图
此外文章还用刑期长度对包含负面信息(如罢工、自然灾害、社会冲突等)的报道数量进行了回归分析 , 结果发现只有与犯罪或司法事件相关的负面报道才会显著地影响量刑决策 。 因此本文分析的影响并不是人们不良情绪的一种发泄 。
5.结语
在这篇论文中 , 作者发现关于犯罪或司法事件的媒体报道会影响陪审团的量刑决策 , 而对于专业法官的判决则没有影响 。 刑期长度会随着对犯罪事件的媒体报道而增加 , 这一影响与实际犯罪率无关 , 且只在短时间内存在 。 文章对各种可能影响结论的因素 , 分析极其细致和巧妙 , 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 同时 , 本文的结论告诉我们 , 媒体报道常常会通过改变人们的关注焦点 , 在短时间内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 。 而这也带来了新的思考:究竟在现代社会中 , 媒体应当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我们又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新闻报道?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
推荐阅读
- 张一鸣:越是高级人才,越要看一些基本素质
- 胡锡进拿香港对美贸易顺差做武器,高级黑?
- 60年代初天津市发行了特殊票证“高级饭馆就餐证”
- 陈东辉代表:应对中高级职称的企退员工给予津贴
- 两会国是厅:张委员建议增发企退高级职称人员补贴
- 测量登山队向海拔8300米进发
- 孙成昊: 精致利己的美国外交更狭隘(高级黑?)
- 国内高级车,还是比加拿大贵不少
- 退休待遇放弃退休待遇辞职的深圳高级教师:思考两年 也曾犹豫
- 高级教师辞职深圳高级教师放弃退休待遇辞职 称将剩下7年赏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