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的生死赌局

“我预测到它是一个风口 , 但没有预测到它是个台风口 。 ”五年前 , 在58同城10周年活动上 , 创始人姚劲波如此形容所在的赛道 。 是的 , 生活服务的确是个台风口 , 可相比这场台风所成就的巨无霸美团 , 58同城却是更加黯淡的那一个 。毋庸说美团如今直奔千亿美金的市值 , 让58同城难以望其项背 , 上市7年 , 由于迟迟无法摘掉流量型平台的帽子 , 市场给58同城的3.3倍PS估值水平也不及美团的一半 。这家诞生于PC互联网时代的老牌公司 , 15年来 , 一路披荆斩棘穿越行业竞争红海 , 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信息分类网站 , 并与赶集网在最终的双寡头竞争中胜出 , 通过整合而实现一家独大 。但消耗过度的行业竞争 , 也让58同城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窗口期 , 直到2014年才开始All in无线 , 在完成耗时费力的行业整合后 , 58同城最终在从流量平台向服务平台转型的路上尾大难掉 。在刚刚过去的十五岁生日上 , 58同城再次用全力以赴的决心向服务型平台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 而面对资本市场的低迷 , 姚劲波联合华平资本等财团也在着力推动58同城私有化 。这是一场事关未来兴亡的豪赌 。01 一波三折的神奇网站58同城 , 这家后来被广泛认为特别能干脏活、累活的公司 , 2005年就是从提供租房、招聘、家政、二手交易这类琐碎而辛苦的信息分类服务起家 , 对标当时全球最大的信息分类网站Craigslist 。但Craigslist的用户付费模式在国内走不通 , 58同城虽然通过免费服务圈起大量用户 , 盈利模式却屡遭考验 , 其陆续尝试过电商、团购等交易模式 , 2012年最终回归信息平台 , 定位本地生活服务 。在平台模式下 , 58同城的收入结构则演变成「在线广告+增值服务」的两条腿走路 , 更重要的是 , 相对于简单的信息撮合 , 生活服务平台打开了58同城在资本市场上的想象空间 。2013年 , 在“类阿里的商业模式”的概念包装下 , 58同城以17美元的发行价顺利登陆纽交所 , 并在中概股的低迷环境中成功收获开门红 , 上市当天收盘暴涨42% 。事实上 , 由于身陷激烈的行业竞争中 , 58同城彼时根本无力深入到各垂直行业的精细化运营中 。在58同城诞生之初 , 市场上同类网站多如牛毛 , 最顶峰时多达两千余家 , 稍慢一步便会被竞争吞没 , 在经历行业洗牌潮后 , 又逐步演化成寡头之间的较量 , 老二赶集、老三百姓网仍在苦苦追赶 。虽然58同城率先开启广告大战与对手拉开了一定距离 , 但赶集网在资本的支持下步步紧逼 , 毫不示弱 , 所以即便在58上市后 , 整个行业的竞争还停留在扩展信息服务品类的维度上 。最终改变战局的是资本 。 2014年 , 腾讯携7.36亿美元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战略加持58同城 。 这不仅意味着58在弹药上的补充 , 更意味着腾讯强大的流量输血 , 市场各方的力量开始动摇 。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 , 2015年4月 , 58同城与赶集网在资本的撮合下 , 结束十年恩怨握手言和 , 在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后 , 58同城最终实现了一家独大 。同一年 , 58同城陆续收购安居客 , 巩固其房产业务 , 后又收购中华英才网 , 向中高端招聘领域扩展 , 并通过参股e代驾、控股莱富特佰、收购驾校一点通 , 扩展汽车产业链 , 业务版图日渐扩大 。02 一场被高估的并购在高歌猛进的并购扩张之后 , 58同城的体量毫无疑问上了一个新台阶 。财报数据显示 , 2015年 , 58同城的总营收为44.78亿 , 相当于2014年并购前的2.75倍 。 与此同时 , 在并表赶集和安居客后 , 58同城的付费用户数据也从2014年的52.9万猛增至130.6万 。但重组后的58同城 , 却并未如预期的那样进入增长快车道 。 自2015年开始 , 58同城的收入增速就呈现出单边下滑的态势 , 至今已经连续四年持续走低 , 2019年 , 其增速更跌至18.6%的历史低点 。58同城的生死赌局
事实上 , 仅仅才过去一年 , 58同城的收入增速就迅速跌破了重组前的水准 。 相较于2014年的80.7% , 58同城的收入增速在2016年就已经下滑了11.2个百分点 , 完全退回到2013年时的状态 。正如当初58赶集合并时 , 市场所担心的那样 , 两家的合并价值可能被高估了 。在商业世界中 , 两个巨头之间的整合很少能得出1+1>2的美好现实 , 抛开市场上屡屡爆出58赶集由整合所引发的内斗传闻 , 从58同城重组后的毛利率变化上 , 其实也能看出端倪 。58同城的生死赌局
自2015年展开系列并购以来 , 58同城的毛利率却不升反降 , 至今距离2014年已经下降了6.3个百分点 。 这意味着 , 在耗费巨资获得近乎垄断性的地位后 , 其市场议价能力却并未得到有效提升 。若再继续深入分析一下其收入结构的变化 , 便能清晰地看到 , 随着这场行业大并购的落地 , 相对于在服务能力上的提升 , 更多的是带来了58同城在流量聚合上的优势 。2014年 , 在58同城的总收入中 , 增值服务和广告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58.8%和40.1% , 2015年 , 在线广告迅速反超成为业务主线 , 二者的比例则调转为41.%和53.9% 。58同城的生死赌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