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汴梁哥|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 四 )


皇佑四年十月甲辰(1052年11月6日) , 侬智高再度进入邕州 , 以胜利者自居 , “日夜伐木治舟楫 , 扬言复趋广州 。 ”根本不把源源而来的各路宋军放在眼里 。 十二月壬申(1052年12月24日) , 广西钤辖陈曙攻侬军金城驿(今广西南宁东北) , 被侬智高打得大败 。 为了取得后方的稳固 , 侬智高亲自写信与自己毗邻的结峒酋长黄守陵 , 表示不日将“长驱以取荆湖、江南” , 希望能用已经占有的邕州之地来换取黄部的支持 。 黄守陵为此兴奋不已 , 立即“运糯米以饷智高” 。 这件事引起了当时负责广南西路军事的安抚使兼桂州(今广西桂林)知州余靖的严重不安 。 两广败报象雪片般地飞往京城开封 。

大宋汴梁哥|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
本文插图

(三)宋廷在严重的局势下不得不出兵讨伐
宋仁宗与枢密院等有关机构接到这些警报后 , 中枢一片惊恐 , “朝廷忧之 , 君臣为之旰食” 。 恰于此时 , 北方的劲敌之一西夏的君主赵元昊正好刚死不久 , 而赵元昊的继位者改变了西夏一贯侵扰北宋边境的国策 , 而与北宋的另一个北方劲敌辽国兵戎相见 , 打得不可开交 , 宋廷于是决定趁此时机出兵讨伐岭南的叛乱势力 。 宋仁宗皇佑四年六月丁亥 (1052年七月12日) ,以狄青为枢密副使负责筹划率兵征南 , 狄青时年四十四岁 , 起于行伍 , 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屡立奇功 。 秋七月 , 又以孙沔为广南安抚使 , 作为狄青的副手 。在此之前 , 孙沔是秦州(今陕西天水市)的知州 , 久历军旅 , 是北宋朝廷用来对付西夏的得力干员 。 在一次接见之中 , 宋仁宗以秦州之事勉励孙沔 , 而孙沔却回答说:“秦州不足烦圣虑 , 陛下当以岭南为忧 。 臣观贼势方张 , 官军朝夕当有败报 。 ”果然不久便传来张忠战死的消息 , 于是宋仁宗认为其人可用 , 将时年五十六岁的孙沔从西夏前线抽调出来加强南方战事的领导力量 。从孙沔的话中可以看到 , 当时宋廷君臣对侬智高的担忧程度甚至要超过对西夏的担忧 。早在宋廷征调狄青、孙沔之前 , 就已经以余靖为广南西路安抚?
宋仁宗虽然决定征调狄青、孙沔以对付侬智高 , 但仍是心怀忧虑 , 狄青得知后 , 立即上表请行 , 说:“臣起行伍 , 非战伐无以报国 , 愿得蕃落骑数百 , 益以禁兵 , 羁贼首致阙下 。 ”仁宗壮其言 , 坚定了使用狄青的信心 , 亲自在垂拱殿设宴为狄青等人送行 。 皇佑四年九月(1052年10月) , 狄青离汴京率“旧镇骑兵”及“荆湖锐卒”出征 ,有人为了求私利也想随同而往 , 托人来请求狄青 , 狄青说:“君欲从青行 , 此青之所求也 , 何必因人言乎?然智高小寇 , 至遣青行 , 可知事急矣 。 从青之士 , 能击贼有功 , 朝廷有厚赏 , 青不敢不为之请也;若往而不能击贼 , 则军中法重 , 青不敢私也 , 君自思之 。 ”从而将一些企图以私人之关系不战而获升官的人拒于军营之外 。
十二月(1053年1月) , 狄青抵达桂州与余靖等人会合 , 共商征南之计 。 此时一直在隔岸观火的交趾提出愿意出兵助宋 , 余靖觉得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 狄青不同意 , 说:“假兵于外以除内寇 , 非我利也 。 以一智高横践二广 , 力不能制 , 乃假蛮夷兵 , 蛮夷贪得忘义 , 因而启乱 , 何以御之?” 事实证明狄青的意见是对的 , 交趾此举 , 无非试探宋军虚实 , 若同意交趾军队进入国境 , 其后果确是不堪设想 。
当时作战双方的士气相差极为悬殊:侬智高军挟连战连胜之余威 , 大有荡平两广 , 鲸吞荆湖的势态;而宋军一直在数次战败的阴影中笼罩着 , 有一种极大的恐惧情绪 。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情况 , 狄青想了一个办法:桂州城南有一庙宇 , 当地土民盛传庙中神圣十分灵验 , 于是狄青率部属来到庙中 , 跪拜之后狄青拿出一百枚铜钱 , 当众向神祷告说:如此次征南能够获胜 , 这一百枚钱撒出去后应当全部字面都朝上 。 僚属们都大吃一惊 , 认为绝无百钱字面都朝上之理 , 这样干只会动摇军心 , 影响本来就不高的士气 , 于是纷纷劝阻 。 狄青不为所动 , 将钱撒出 , 想不到竟如所祷 , 百枚铜钱字面无一不朝上 。 一时间全军欢声雷动 , 人们都认为此次征南有神灵相助 , 不愁不胜 , 于是军心士气得到极大鼓舞 。 其实狄青用的是一种特制的十分少见的两面字钱 , 之所以这样做无非用诈谋以求改变士气不振的颓势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