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吟枪啸|忠VS孝:李密"多顾茅庐"也不出仕,为何西晋把孝放在第一位( 二 )
3.李密辞官实际是传达的是一种重孝轻忠的关系
从上面对于李密辞官的描述就可以明确的看出 , 在当时忠孝关系呈现出“孝观念”的强化以及“忠观念的混乱与淡化” 。 按照西晋以前的忠孝观来看 , 忠就是对于君主绝对的顺从 , 俗话说忠君不二 , 君父一体 , 就反映出忠的重要性 。
本文插图
而在魏晋以前忠的观念往往是凌驾于孝之上的 , 苏武牧羊十九年 , 妻离子散 , 双亲具亡 , 可以说是忠臣的典范 。 然而李密因孝辞官 , 却向世人传达“孝高于忠”的一种观念 , 因为不管如何 , 西晋一统天下之后 , 李密效忠的对象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司马一族 。 三:如何看待西晋时期忠孝关系的变化
1.西晋时期“忠的淡化”是特定时代的结果
首先 , 西晋时期忠孝关系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结果 , 早在汉末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这样一个显著的趋势趋势 。 三国时期诸侯争霸 , 曾经高高在上、天下人效忠的君父——大汉天子沦为傀儡玩物 。
本文插图
董卓乱政、曹魏代汉将原本的“忠君爱国”关系慢慢的打破 , 以至于当时对于“忠”的观念相当混乱 。 《左传》当中的:“良禽择木而栖 , 贤臣择主而侍” , 在这一个阶段表现的淋漓尽致 。 臣子不在以效忠一个对象为荣 , 而是以自己的前提为出发点 。
在战乱不以、忠奸难辨的特点时代环境 , 人们原有的观念自然而然的会发生极大的改变 。 就连西晋王朝的建立也是“以下犯上 , 以臣犯君”的结果 。 司马懿蛰伏十余年 , 发动高平陵政变 。 将旧主曹氏一网打尽 , 斩杀殆尽 。
种种类似的情况在魏晋时期屡见不鲜 , 据《晋书》当中记载司马炎“禅让时魏国大臣的反映称:“帝初以礼让 , 魏朝公卿何曾、王沈等固请 , 乃从之 。 ”
身为魏臣却极力劝告司马炎以晋代魏 , 由此可见 , 在西晋时期“忠”的观念以及非常淡化了 , 当时的臣子看见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与前途 , 再无“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情怀 。
2.复杂的朝臣组合与忠的淡化息息相关
本文插图
为李密辞官朝廷的大臣没有表现出过激的反映 , 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原因就这样西晋朝廷的主要组成部分相当复杂 , 自由极少数部分是原来司马一族的人 , 其中有原来曹魏旧臣何曾、王沈等人 , 也有蜀吴降臣 , 总而言之 , 西晋大臣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二臣” 。
在这样的朝廷组成的下 , 自然而然的对于西晋的归属感是不强的 。 从晋武帝司马炎多次下诏征召大臣为果 , 就可以看出在当时西晋对于“忠”的概念的模糊不清的 , 频繁的朝代更迭让臣子在提起“忠”这个话题感到模糊不清 , 久而久之自然会淡化 。
3.世家门阀势力的日益崛起 , 加强了“孝”的观念
在了解过西晋时期“忠”的淡化之后 , 我们再来看看“孝”观念加强的这一个现象 。 首先 , “孝”观念的加强与当时世家门阀的日益崛起息息相关 , 自从九品中正制实行以来 , 世家门阀在逐渐把握了朝廷大权之后 , 自然而然的会架空君王的权力 , 这一个行为本来就是违背了“忠”的本意 。
本文插图
例如闻名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大家族 , 王谢萧袁 , 就是在西晋时期得到快速发展的 。 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王氏的权势称:“王与马 , 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 , 必以王为宰相”其门阀势力可见一斑 。
推荐阅读
- 下路符给我|后唐第二任皇帝李嗣源"邺都兵变"新解
- 打草惊蛇|汉王朝放弃中央铸币权,开创"文景之治"新局面
- 在美黑人被杀这事上 "台独"势力的下限刷新我们认知
- 歌曲 台媒曝解放军军旅歌曲出现在台高校 又有人喊"渗透"
- |在美黑人被杀这事上 "台独"势力的下限刷新我们认知
- 歌曲|台媒曝解放军军旅歌曲出现在台高校 又有人喊"渗透"
- |界读丨铁娘子董明珠豪掷20亿助华为研造''芯片'' 要做世界第二
- 四川民生报道遂宁|射洪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国有产权交易实现"零跑路"
- 极客特派员|vivo X9s&Plus发布 照亮你的美
- 映真TB|"同根生"却形同陌路的高句丽与百济,为何在组队后,背后捅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