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张许史|宋朝官场上的意外,身为武官没参加过科举,竟能连任宰相


宋朝的政治风气向来是以文人为重 , 宋太祖出于自身经历对武官滥权颇为忌惮 , 故而制定了重文轻武的治国之策 , 同时也限制了武官在宋朝的发展空间 。 凡事都有例外 , 在重文抑武的宋朝就有一位武官出身的宰相 , 此人不仅仅以武职出仕 , 就连宋朝的基本文凭都没有获得 , 这人就是宋朝宰相吕端 。 吕端凭借父亲的恩荫获得了个“千牛备身”的武职 , 先后经历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 , 从底层小官做起 , 官至宰相 。 彼时朝臣对吕端的评价一致的均是“糊涂”二字 , 吕端对前途糊涂、对家事糊涂 , 唯独对宋朝的国事政务机敏万分 。

金张许史|宋朝官场上的意外,身为武官没参加过科举,竟能连任宰相
本文插图

【金张许史|宋朝官场上的意外,身为武官没参加过科举,竟能连任宰相】名相吕端的雕像 , 位于现今河北省廊坊市两次糊涂误仕途 , 家中贫寒无米下锅《宋史》记载:“会秦王廷美尹京 , 召拜考功员外郎 , 充开封府判官 。
虽是恩荫 , 但父辈的功绩却并未给吕端的仕途带来多少助力 , 比之同时期的能臣寇准、吕蒙正等人 , 没有科举文凭的吕端不得不转徙底层 , 先后历任知县、通判、知州等官职 。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 , 重开“兄终弟及”旧制 , 众议纷纷 。 为平息舆论 , 宋太祖对四弟秦王赵廷美委以重任 , 任命其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 。 宋太祖继位前就曾居于此职 , 如此一来便是向世人暗示赵廷美的皇储地位 。 而此时吕端恰巧任开封府判官 , 基本上等同于皇储近臣 , 前途不可限量 。 然而就是在仕途发展的关键时刻 , 吕端犯了糊涂 , 他与王府官吏一同倒卖高价竹子给官府 , 为王府谋取利益 。 此事被揭发之后 , 吕端被贬为商州司护参军 , 彻底远离了政治中心 。

金张许史|宋朝官场上的意外,身为武官没参加过科举,竟能连任宰相
本文插图

北宋都城开封府 , 政治经济中心
太平兴国七年 , 也就是吕端离京的第二年 , 秦王赵廷美就因为密谋反叛被诛灭了 , 秦王的家属、近臣也被株连流放 , 吕端的糊涂救了他一命 。 此后历经数年磨练 , 吕端再次回到开封府判官一职上 , 那时的开封府府尹正是宋太宗的次子赵元僖 。 兜兜转转 , 吕端再次成为了皇储近臣 , 然而这次吕端没能逃过命运的捉弄 。 赵元僖突然暴毙后 , 许多荒唐行径被公之于众 , 宋太宗大怒 , 以“辅导无状“为由对赵元僖身边的臣子大为贬斥 。 吕端虽为开封府判官 , 但赵元僖的教导事宜却与吕端无关 。 面对飞来的横祸 , 吕端又开始犯糊涂了 , 他不仅没有上书自陈清白 , 反而将罪责全部揽了下来 , 主动要求贬官为颍州副史 , 再次淡出了核心政治体系 。
宋太宗识人有道 , 心中自然知晓吕端的品行才能 , 余怒消除之后立即将吕端重新又提拔了回来 , 任命其为参知政事 , 参与国家大事的决断 。 此时吕端的官职已经做到了副宰相 , 时人误解吕端 , 当面对其大加讥讽 , 吕端对此却毫不在意 , 是以同行官员都说吕端糊涂 。 不仅如此 , 吕端身为副相 , 家中却异常清贫 , 时常出现粮米不足仅能维持几日的情况 。 每到这时 , 吕端总是悠哉地摆摆手 , 半点不急 。

金张许史|宋朝官场上的意外,身为武官没参加过科举,竟能连任宰相
本文插图

吕端重回朝堂 , 参知政事一职如同副相糊涂表象下的大智慧 , 吕端为宋朝贡献毕生心血
吕端将近甲子之年 , 才做到宰相的官位 。 宋太宗提拔吕端做宰相时 , 群臣并不支持 , 甚至上书说吕端糊涂不足以担当大任 。 久经政治诡谲的宋太宗却能够看得出吕端糊涂表象的大智慧 , 故而力排众议提拔吕端为宰相 , 与寇准分担相权 。 确实 , 吕端的“糊涂”其实并没有损害吕端的根本利益 。 吕端深知宋太宗重用秦王只是迫于时局的选择 , 所以故意犯错远离了争斗的中心 , 免除了性命之危 。 第二次吕端面对宋太宗的怒火毫不避讳 , 自行请罪 , 这种慨然的态度在当时连连喊冤的其他官员之中突兀而出 , 既让宋太祖看到了自己的淡然 , 也委婉地提醒了宋太祖的错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