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职之言|曹操和诸葛亮用人的成败得失,《三国演义》留给企业的借鉴和思考
几百年来 , 喜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人一直大有人在 。 很多伟大的人物也会特别关注 , 甚至去精研细读 。 现代企业管理的精英们 , 通过古典名著深悟中国文化精髓 , 能够从中获得企业管理的借鉴和警示 。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政治与军事题材的鸿篇巨著 , 其中蕴含的管理知识不胜枚举 。 当我们谈到《三国演义》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时 , 心中不免有一些感慨 , 在当前企业管理中 , 《三国演义》中的情景随处可见 。
本文插图
企业管理之道 , 以经营发展为根本 , 而经营发展则以人为基础 。 在企业管理中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就是人才的选拔、使用和管理的策略应用 。 《三国演义》中的人才管理 , 能够带给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足以让人为之惊叹 。
清朝著名史学家赵翼曾经感叹:“人才莫盛于三国 , 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 , 故得众力相扶 , 以成鼎足之势 。 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 , 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 , 刘备以性情相契 , 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 ”
可以说 , 三国的君主选人用人的方式不尽相同 , 却都能够形成人才聚集的良好氛围 。 但是 , 从企业人才管理和使用的角度衡量 , 《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奸雄”曹操和“武侯”诸葛亮 , 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都有败笔 , 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有警醒的作用 。
本文插图
曹操在政治上非常成功 , 这与他重视人才的策略息息相关 。 “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 。 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 ”一首《短歌行》 , 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 唯才是举的坚定决心 ,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唯才是举”的原则之下 , 曹操的人才管理有得有失 。
《三国演义》中 , 曹操识才用才的能力和效果 , 远远超过刘备和孙权 。 小说用很多的细节 , 形象地描述了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宏才伟略 。 在罗贯中的笔下 , 曹操善于慧眼识才 , 并极力争取和笼络人才 , 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智慧与心胸 。 不拘一格降人才 , 曹操麾下群英荟萃 。
书中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描写,使当时已贵为丞相的曹操之识才、惜才和重才之心跃然纸上,让曹操的形象焕发出一种动人的人格力量 。 其次,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不求全责备 。
不拘一格 。 身为普通士兵的于禁、乐进 , 曾为俘虏的张辽、徐晃 , 降后复反、反后再降的张绣、贾诩 , 曾经欺骗曹操毕谌、魏钟等人 , 都被曹操提拔重用 , 或成为一代名将 , 或成为一时能臣 , 为魏武大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
礼贤下士 。 官渡之战期间 , 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不受重用 , 转投曹操 , 闻言曹操大喜过望 , “不及穿履 , 跣足出迎”“遥见许攸 , 抚掌欢笑 , 携手共入”后来用许攸之计大破袁绍 , 在官渡之战这场决定北方归属的大战中获得全胜 。
爱才惜才 。 招揽人才重用人才的曹操 , 为魏国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 而爱才惜才的曹操也颇有手段 。 所以才有了汉寿亭侯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 才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和“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
本文插图
不能“唯才是用” , 成为曹操人才战略的诟病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非圣贤孰能无误 。 曹操在人才的使用上 , 也有失误和败笔 。 “唯才是举”让曹操麾下群英荟萃 , 但是由于曹操“生性多疑”的奸雄品质 , 未能完全做到“唯才是用” , 因此损失了很多人才 。
用人唯亲 。 在曹操手下 , 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数不胜数 , 很多是他“唯才是举”的结果 , 但是能够独领一军的人却为数不多 , 不是他们没有帅才 , 而是曹操由于多疑 , 更多的时候只敢任用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等家族之人 , 也因此吃了不少败仗 。
推荐阅读
- 不会翱翔的鹰|他曾是首席谋臣,后因不支持曹操称王,终忧郁成病离世
- 老张聊史|蜀汉存亡之际,曾被诸葛亮七擒七放的孟获,为何不去救援?
- 谈古论今说历史|曹操与刘备正统之争,“尊刘贬曹”是社会环境导致
- 鲸鱼太像鱼了|赤壁之战是东吴扛下来的,诸葛亮就借了个东风,为啥还叫孙刘联盟
- 鲸鲸说历史|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数次北伐?
- 明庄趣谈|如果你在三国占据荆襄九郡,你会选谁帮你统一三国?我不选诸葛亮
- 鲸鲸说历史|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的究竟是为啥?其实输的不冤!
- 修车的刘海柱|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曹操为何能在千军万马追赶中顺利走出华容道
- 历史神秘事|原创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再无人是司马懿对手,他为何不趁机灭蜀
- 华雄|原创 曹洪本可以轻松战胜华雄,曹操为何不让他出马?他在害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