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小孩子|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本文插图

创作背景:
大和八年 , 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 , 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 , 以当垆卖酒为生 。 杜牧感慨万分 , 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 。 《张好好诗》创作具体时间是大和八年 , 即834年 。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汉族 ,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 唐代诗人 。 杜牧人称“小杜” , 以别于杜甫 。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 故后世称“杜樊川” , 著有《樊川文集》 。
张好好诗注释:
牧大和三年 , 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 , 好好年十三 , 始以善歌来乐籍中 。 后一岁 , 公移镇宣城 , 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 后二岁 , 为沈著作以双鬟(huán)纳之 。 后二岁 , 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 , 感旧伤怀 , 故题诗赠之 。 我于大和三年在已故的吏部侍郎沈公任江西观察使的幕府供职 。 那时张好好十三岁 , 已经小有名气 , 刚因会唱歌而被编入乐籍 。 过了一年 , 沈公改官宣歙观察使 , 又把张好好带去安排在宣城乐籍 。 又过了两年 , 张好好被沈公弟弟著作郎沈述师以双鬟的年纪纳为姬妾 。 再后两年 , 我在洛阳东城重又见到张好好 。 感旧伤怀 , 就题了这首诗送给他 。 大和:唐文宗年号(—) , 也作“太和” 。 佐:辅佐 。 吏部沈公:沈传师 , 字子言 , 吴(今江苏苏州)人 , 大和(太和)二年(年)以尚书右丞出为江西观察使 , 曾召杜牧为幕僚 。 大和(太和)九年(年)死于吏部侍郎任上 , 故称“吏部沈公” 。 幕:幕府 , 将军的府署 。 乐籍:乐部的名册 。 古时官伎隶属于乐部 。 移镇宣城:沈传师于大和(太和)四年(年)九月调任宣歙观察使 。 沈著作: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 , 字子明 , 大概曾任著作郎或者著作佐郎 , 故称 。 双鬟:将头发盘曲绕成环状 , 挽成双髻 , 为年少女子的常见发型 。 一说指一千万钱 。
君为豫章姝(shū) , 十三才有余 。 您是南昌佳丽人 , 当年十三才有余 。 豫章:郡名 , 即洪州 , 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 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即驻于此地 。 姝:美女 。
翠茁凤生尾 , 丹脸莲含跗(fū) 。 像嫩绿凤尾刚生芽 , 像晕红莲花还含苞 。 茁:生长 。 凤生尾:植物 , 当即凤尾竹 。 跗:花萼的基部 。
高阁倚天半 , 章江联碧虚 。 高阁依在半天里 , 章江连接碧云霄 。 高阁:指滕王阁 , 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所建 , 旧址在江西新建县西章江门上 , 西临大江 。 章江:即章水 , 源出江西崇义聂都山 , 东北流入赣县 , 与贡水合流为赣江 , 经南昌流入鄱阳湖 。 碧虚:天空 。
此地试君唱 , 特使华筵(yán)铺 。 在这里请您试珠喉 , 专为此把华丽宴排铺 。 华筵:丰盛的宴席 。
主公顾四座 , 始讶来踟(chí)蹰(chú) 。 主人公环顾四座客 , 正惊讶您来得踟蹰 。 主公:指沈传师 。 顾:回头看 。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 。
吴娃起引赞 , 低回映长裾 。 吴娃就起身引您上前 , 还犹豫掩长袖半遮面 。 吴娃:吴地的美女 。 起引:搀扶引领 。 裾(jū):衣服的前襟 。
双鬟可高下 , 才过青罗襦(rú) 。 一双发髻高低恰合宜 , 青螺小袄正显身娇俏 。 罗襦:丝罗制成的短袄 。
盼盼乍垂袖 , 一声雏(chú)凤呼 。 明眸妩媚静垂下双袖 , 歌喉啭动犹如雏凤鸣呼 。 盼盼:贞元间名伎关盼盼 , 善歌舞 , 雅多风态 , 为武宁节制徐建封所宠 。 这里代指张好好 。 雏凤呼;形容声音清越 , 如同小凤凰的鸣叫声 。
繁弦迸(bèng)关纽 , 塞管裂圆芦 。 急促的弦索弹出关纽 , 高亢的管乐像要吹裂圆芦 。 繁弦:急促的乐声 。 迸:喷射 , 裂开 。 关纽:琴弦的转轴 。 塞管:即芦管 , 一种少数民族乐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