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侯爵|古代铠甲的巅峰之作丨探寻明光铠的兴起与没落( 二 )


本文插图

北魏武士俑
这是出土的北魏武士俑 , 注意他胸前整块的甲胄 。 士兵装备的甲胄变化说明北魏时期 , 明光铠已经开始在军队中逐渐普及 , 直至隋朝 , 明光铠彻底取代两裆铠等鳞甲 , 成为军队装备铠甲的主角 。
以上就是明光铠早期的发展历程 , 而在后来的唐朝 , 明光铠则逐步走向了兴盛 。
明光铠的兴起
明光铠真正兴起的时代是在唐朝 。 唐朝是一个积极进取 , 勇于开拓的朝代 , 在那个时代 , 无论士庶都以战场建功为荣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从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人那种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 。 频繁的对外战争 , 促进了兵器锻造和铠甲制造工艺的进步 , 于是出现了横刀 , 陌刀为代表的精良兵器 , 而明光铠因其优异的防护性能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 得到了迅速发展 , 在唐朝强盛国力的支持下 , 明光铠得以在军队中迅速的普及 , 且此时的明光铠与之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
南北朝时期的明光铠很多时候只是在鳞甲的基础上加上了成块的胸甲和背甲 , 虽有进步 , 但仍有缺陷 , 唐代的明光铠较之前朝 , 无论是材料和制造工艺都有很大的进步 。 唐代的金属冶炼技术与前朝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 , 灌钢法取代了百炼钢法 , 使得冶炼的钢材杂质更少 , 韧性更佳 , 且唐代的制造工艺更为繁缛细致 , 使得制出的明光铠与之前相比更为轻便 , 防护性能优良 。 经过现代的科学测试 , 明光铠分别挡住了八十磅复合弓箭 , 突厥刀和马槊的攻击 , 足见其防护力之强悍 。

闪电侯爵|古代铠甲的巅峰之作丨探寻明光铠的兴起与没落
本文插图

唐代明光铠
上图为唐代明光铠的模型 。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 , 唐代明光铠制作工艺精良 , 不但板甲光亮坚固 , 而且甲胄的连接处也都有很好的处理 , 防护严密 , 不漏空隙 , 且制作精美 , 高贵华丽又显露大气 , 并带有军人的刚毅和威严 , 实为铠甲中的上品 , 《唐六典》更将明光铠列为唐十三铠之首 , 足见其备受唐军将士青睐 。 正因为明光铠优良的性能 , 使其能在军中广泛的装备 , 据《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的记载 , 唐朝军队士兵的着甲率在百分之六十上下 , 其中着明光铠的士兵占很大一部分 , 可见其装备之广 , 且在精锐的边防军如安西军中 , 明光铠的装备更为普及 , 在与阿拉伯帝国争夺中亚的怛罗斯之战中 , 手持陌刀身着明光铠的唐军步兵让装备大马士革军刀的阿拉伯骑兵伤亡惨重 , 要不是兵力对比悬殊再加上葛逻禄人的突然叛变 , 安西军很可能打败阿拉伯军队而占领中亚 , 如果是这样 , 也许今天 , 中亚各国也会是中国孔孟二位圣人的忠实信徒吧!

闪电侯爵|古代铠甲的巅峰之作丨探寻明光铠的兴起与没落
本文插图

唐军武士
明光铠就这样随着大唐的兴盛而逐渐走向辉煌 , 它一直作为唐军的主要铠甲装备部队 , 直至唐末 。
明光铠的没落
公元907年 , 兴盛二百余年的大唐最终还是灭亡了 , 随之而来的是兵戈四起 , 混乱不堪的五代时期 , 可是奇怪的是 , 明光铠却在这个短暂又纷乱的时代消失了 , 直至宋朝 , 鳞甲形式的各种铠甲重登历史舞台 , 并取代了明光铠的位置成为了军队的主要装备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关于明光铠在中国消失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 , 但也无非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 , 明光铠的制造工艺繁琐 , 制造时间很长 , 《唐六典》中记载了铠甲的制造过程 , 首先锻造甲片 , 甲片的加工需要经过打札、粗磨、穿孔、错穴、并裁札、错稜、精磨等很多工序 , 加工完毕后 , 用皮革条编缀成甲 , 为防止划伤皮肤 , 还要用皮革衬里 , 防止磨损皮肤 。 通常这样打造一副铠甲大概要两百天之多 , 且大块成型的板甲锻造困难较大 , 成本很高 , 这些原因都限制了明光铠的广泛装备 , 而且众所周知 , 宋朝冗兵的现象很严重 , 宋仁宗时期 , 全国军队总数达到了一百余万 , 远超盛唐时期 , 军费开支巨大 , 更使得宋军不可能普遍装备像明光铠 , 陌刀这样精良的武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