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科尔沁文化——百花园里的草原之花绽放得更加靓丽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科尔沁文化——百花园里的草原之花绽放得更加靓丽
文/张铁男
日前 , 《中国·通辽第二十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暨科尔沁历史文化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 群贤毕至 , 与会专家学者从多方面对“科尔沁文化”进行了深入解读 。 让我颇受教益与启发 , 遂将自己对“科尔沁文化”尚不成熟的想法草成此文 , 借以同大家交流 。
科尔沁|科尔沁文化——百花园里的草原之花绽放得更加靓丽
本文插图

将“科尔沁文化”作为研究客体 , 理应对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尽可能清晰的界定 。 在研究实践中 , 相当多的人对此缺乏明确认识 , 导致大家在讨论问题时不能处于同一“界面” 。 所以 , 弄清楚“科尔沁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至关重要 。
“文化”一词被大家在不同语境中约定俗成的使用着 。 有学者们的“文化” , 有艺术家们的“文化” , 还有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的“文化” 。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最广义的“文化” , 即人类社会活动的总和 。 举凡人类社会一切活动及结果均为“文化” ,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属于“文化”范畴 , 只有加诸人类活动才称之为“文化” 。 大体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层面 。 为满足人体生存需要的物质层面的东西也升华为“文化” , 以其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科尔沁文化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使用的概念 。
“科尔沁文化”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解析: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 。
民族文化:“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一点毋庸置疑 。 科尔沁部始祖哈布图哈萨尔辅佐成吉思汗 , 功勋卓著 , 受封于额尔古纳河流域 。 子孙繁衍 , 析分出诸多部落 。 现在通辽市部分旗县 , 兴安盟全境、赤峰市部分旗县、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三旗、乌兰察布盟部分旗县、新疆巴彦郭勒蒙古族自治州、青海省绝大部分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 , 均为哈撒尔及其后裔所属部落 。 占中国蒙古族人口接近三分之二 。 “嫩江科尔沁”是由始祖科尔沁部析分出来的一个分支 , 因迁徙到嫩江流域而得名 。 在明朝末年 , 向西南发展到西辽河流域 。 清初形成“嫩科尔沁十旗” 。 现在通辽市境内的科尔沁蒙古族基本属于科尔沁左翼中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 。
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亦是地域文化 。 “科尔沁草原”就是一个地域的表述 。 在清朝初年 , “科尔沁草原”包括现在吉林省的中部和西部、辽宁省的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广大地区 。 清末民初 , 随着“蒙地放垦” , 大量外地人口涌入 , 设厅置县 , 不仅分割了科尔沁草原的面积 , 还使得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 作为“地域文化”的“科尔沁文化”其文化元素的多元化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
历史文化:“科尔沁文化”亦是历史文化 。 一方面 , 科尔沁部落从始祖科尔沁到嫩江科尔沁 , 到现在通辽科尔沁 , 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 , “科尔沁文化”还有其更高层次的归属性 , 即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一支靓丽的草原之花 。
综前所述 , “科尔沁文化”是一个包含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多层面文化元素的综合体 。 我们在叙述“科尔沁文化”时就要兼及其复杂的内涵 。
从民族文化角度看 , 始祖科尔沁部、嫩江科尔沁部时期的那种原生态的草原民族游牧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 , 已经无法在现在通辽科尔沁人这里延续下去了 。 毡房、勒勒车和云朵般游荡的羊群 , 还有手执套马杆的骑手 , 这种牧歌似的画面 , 只能保留在艺术作品和我们的历史记忆之中了 。 我们当务之急讨论的话题是:如何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思维 , 使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能够适应新时代的社会要求 , 不断传承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