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多面手|前秦政权崩溃,各小政权迅速出现,“十六国时期”战乱从未停歇( 三 )


也就是说十六国前期时 , 前赵以及后赵那种不断汉化的政策已经得到延续 , 在十六国后期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 不过 , 有的政权也会因为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 使得政权建设出现混乱的局面 , 从而造成少数民族政权普遍短命的现象 。

历史多面手|前秦政权崩溃,各小政权迅速出现,“十六国时期”战乱从未停歇
本文插图

吕光各国之间的冲突、战争不断 , 百姓反战情绪极高
另外 , 该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虽然注重胡汉之间的联合 , 但是依然没有摆脱起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期的残暴性格 。
十六国后期的诸多少数民族政权首领依然十分崇尚杀戮 , 因此也引发了频繁的社会动乱 , 只有代国 , 也就是后来的北魏在统治上比较注重温和政策 , 这在当时政局中是非常罕见的 。 《魏书》载:"性骄虐 , 视民如草芥 。 蒸土以筑都城 , 铁锥刺入一寸 , 即杀作人而并筑之 。 匠呈必死 , 射甲不入即斩弓人 , 如其入也便斩铠匠 , 凡杀工匠数千人 。 "
最后 , 正是因为十六国后期复杂并立的政权局面 , 这使得当时北方常年战争不断 , 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各种资源不断兵戎相见 。
虽然有的政权首领能够在战争获取巨大利益 , 但是根本上遭殃的还是普通百姓 , 因此相较于南方东晋政权的偏安江左来说 , 战火纷飞的北方也不见得能够好到哪儿去 。
北方地区也在战争的冲击下 , 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难以维持 , 经济发展已经陷入停滞 , 甚至倒退 , 百姓的反战情绪十分高涨 。

历史多面手|前秦政权崩溃,各小政权迅速出现,“十六国时期”战乱从未停歇
本文插图

氐族军评价
淝水之战作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地区政治局势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 一方面使得东晋政权转危为安 , 并且在日后更加坚定偏安一隅的决心 , 使得收复祖宗之地的愿望彻底化为泡影 , 直到东晋王朝被南朝取代 。 而北方霸主前秦在此次战争过后迅速瓦解 , 北方地区进入了十六国的后期 。
十六国后期阶段 , 北方地区先后出现以及并立存在的13个少数民族政权 , 按照其民族主要活动以及统治范围可以划分为关东地区、关中地区以及河西走廊 。
其实笔者认为将关东地区划分为东北地区、河北地区或许更为直观和准确 , 这些以民族活动范围为标准划分出来的地界实际上就是该时期北方政治局势分割的大体现状 。
北方地区少数民政权之多 , 便会使得该时期的战乱不断 , 各个政权之间、各个民族之间甚至是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 在这个阶段中 , 没有所谓的盟友或者集团 , 为各个政权首领所关注的就是根本利益 。
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方式相较于十六国前期阶段来说并没有明显的进步 , 相反有的少数民族首领还在依然奉行残忍的民族仇杀政策以及民族歧视政策 。 政权内部尖锐的民族矛盾、政权与政权之间的矛盾都成为了该时期诸多政权短命的重要原因 。
【历史多面手|前秦政权崩溃,各小政权迅速出现,“十六国时期”战乱从未停歇】参考文献:《晋书》、《魏书》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