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多面手|前秦政权崩溃,各小政权迅速出现,“十六国时期”战乱从未停歇( 二 )


紧接着前秦内部的羌族首领姚苌趁统治集团内乱以及前秦势力衰落 , 自称为秦王 , 后秦得以建立 , 并且其占据的是前秦的主要统治地区 。
公元385年 , 前秦统治者苻坚被后秦统治者姚苌杀害 , 此后的前秦政局愈发混乱 , 并且社会危机不断 , 在后秦羌族首领姚氏的军事进攻下 , 最终走向了灭亡 。 公元394年 , 前秦苻崇被杀 , 前秦就此灭亡 , 北方地区进入了十六国政局发展的后期 。 《晋书》载:"今明公宜降心从议 , 以副群望 , 不可坐观沈溺而不拯救之 。 苌乃从纬谋 , 以太元九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 , 大赦境内 , 年号白雀 , 称制行事 。 "

历史多面手|前秦政权崩溃,各小政权迅速出现,“十六国时期”战乱从未停歇
本文插图

拓跋珪十六国后期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政权局势前秦政权灭亡 , 诸多独立政权纷纷建立
在前秦政权灭亡之前 , 由于其军事力量的崩溃 , 使得地方诸多民族势力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独立倾向 。 当时的羌族和鲜卑慕容氏就是典型代表 , 并在之后出现了一波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纷纷建立政权的热潮 。
从公元384年至公元439年 , 各少数民族上层集团再加上部分汉人一共建立了13个政权 , 这使得整个北方地区的政治局势发展不仅复杂 , 而且十分混乱 。 这13个政权有的是灭之继立 , 有的是并立北方 , 相互混战 。
按照当时北方主要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可以将其政权划分为关东地区、关中地区以及河西走廊三地 。 鲜卑族主要集中活动在关东地区 , 他们以东北、河北以及中原北部地区为主要势力范围 , 相继有鲜卑慕容垂建立了后燕政权(公元384—公元407年) , 以河北地区为统治中心 , 都城在中山 。 鲜卑慕容冲建立西燕政权(公元385—公元394年) , 主要以山西地区为统治中心 。 《晋书》载:"慕容冲僭称尊号于阿房 , 改年更始 。 坚与冲战 , 各有胜负 。 尝为冲军所围 , 左中郎将邓绥、尚书郎邓琼相谓曰 , 不可不立忠效节 , 以成先君之志 。 "

历史多面手|前秦政权崩溃,各小政权迅速出现,“十六国时期”战乱从未停歇
本文插图

鲜卑军队十六国后期的政治局面初步形成
北魏政权主要由鲜卑拓跋氏建立 , 起初被称为代国 , 以内蒙古地区为统治中心 , 并且最终完成了北方统一大业 。 鲜卑慕容德建立了南燕政权(公元398—公元410年) , 在之前慕容氏占据的东北和河北地区当中割据山东一带 。
北燕政权是少数由汉人建立的政权 , 丁零人翟氏建立了翟魏政权(公元388—公元392年) , 势力范围在河南地区 。 关中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羌族首领姚苌建立的后秦(公元384—公元417年) , 以长安为都城 。
匈奴人在该时期卷土重来 , 但是建立的夏国规模并不大 , 其势力范围也只涵盖陕西部分地区 , 与成汉时期相差甚远 。 此外在河西走廊地区则出现诸多政权 , 它们分别是鲜卑人建立的西秦政权 , 氐族首领吕光于甘肃武威地区建立的后凉政权 。 另外还有北凉政权 , 南凉政权 , 西凉政权 。 这先后出现的13个少数民族政权构成了十六国后期的政治局面 。

历史多面手|前秦政权崩溃,各小政权迅速出现,“十六国时期”战乱从未停歇
本文插图

北方战乱北方十六国后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特点十六国后期的13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共同特点
在十六国后期先后在北方出现或者并立的13个少数民政权中 , 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 首先 , 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掌握政权实际统治力 , 是共有的特点 。
这些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往往有着强大的领导力、部落背景 , 特别是军事力量 , 他们往往能够通过统一本族诸多部落之后建立起政权 。
此外这些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不论是在崛起过程 , 还是在建立国家以及建设国家的过程中 , 都十分注重拉拢汉族上层分子、士族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