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文史|《论语》:即使做不成“圣贤、仁人”,做个“君子”也挺好的
孔子的思想 , 自古至今均受钦仰 。 在《史记》中 , 司马迁引《诗经》文字赞曰:“高山仰止 , 景行行止 , 虽不能至 , 其心向往之 。 ”可见 , 他对孔子的人格及学问 , 瞻仰不已 。
孔子之学说博大精深 , 而其流传之道有二:一为口授 , 一为著述 。
虽然孔子自云“述而不作” , 却仍有可资探求其思想的作品流传下来 。 其中口授者 , 即为《论语》 。 它是自古以来探究孔子思想最重要的典籍 。
“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仁”的意念 , 几乎贯串在整部《论语》中 。 可以说 ,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 也是各方面主张的最高准则 , 更是人格养成的最高道德理想 。
孔子一向不轻易以仁许人 。 那么 , 在他心中 , “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本文插图
孔子剧照
“仁”的广义含义 , 是兼摄诸德 。 从各弟子问“仁”的回答上 , 可整理出“恭、宽、信、敏、惠、敬、忠、礼”等内涵 。
再更具体来说 , “仁”的根本 , 是一种爱人的意识 , 即“仁者爱人” 。 “克己复礼”以成己 , 然后不只爱自己的亲人朋友 , 还要推而及于一切人 , 这是一种关怀、平等、博爱的精神 。
“仁”适用于各种情形中 。
“出门如见大宾 , 使民如承大祭”所表现的 , 就是用恭敬、庄重、虔诚、严肃、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人民 , 这就是合于“仁”的态度;“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就是要能将心比心;更积极一点就是“己欲立而立人 , 己欲达而达人” , 每个人能达到的程度有所不同;消极的、积极的 , 一样在“仁”的规则下进行 。
“仁”是无所不在的 , 说话谨慎也符合其准则;“先难而后获” , 不计得失 , 不惮所难为 , “仁”亦在其中 。
本文插图
孔子剧照
“仁”是要时时刻刻自我警惕 。 性格上“刚、毅、木讷” , “近仁”;言行表现上“巧言令色” , 则“鲜矣仁”;所以“志于道 , 据于德 , 依于仁 , 游于艺” , 无时无刻都要以“仁”为准则 。
修养“仁”德的人 , 除了对己身的要求之外 , 在面对外部环境时 , 心中也有一把无形的尺 。 用此标准 , 可以客观评断人事 , 不会纵容“恶”的存在 。
孔子曾总结“仁”的功效 , 因为“仁者安仁” , 就像山一样厚重不迁 , 所以“乐山”;仁者心中有不变的准则 , 所以少私寡欲 , “好静” , 所以恬淡长寿 。
在修养“仁”的方法上 , 孔子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 就是“为仁由己” 。 只要有心修为 , “斯仁至矣”;“博学而笃志 , 切问而近思” , “仁在其中矣” 。
本文插图
孔子剧照
【玲珑文史|《论语》:即使做不成“圣贤、仁人”,做个“君子”也挺好的】
“仁”的重要性“甚于水火” , 甚至超越师生伦次——“当仁 , 不让于师 。 ”
重伦理如孔子 , 尚且如此言之 , 即可见得“仁”处在孔子思想的最高位阶 。
恕、忠、信——君子的基本准则
“仁”是修养己身的最高准则 , 是终其一生所应追求的终极目标;孔子自己提出了可以贯串其中的基本道理 , 就是“忠恕”二字 。
“尽己 , 曰忠;推己及人 , 曰恕 。 ”
将己身修养好了之后 , 要能够推己及人 , 扩大到影响别人 , 让别人也可以像自己一样好 。 这就是孔子的“恕道” , 是“成己”亦“成人”的广博胸襟 。
无论任何品德 , 都可用这项“忠恕之道” , 所以它是可以“一以贯之”的道理 。
推荐阅读
- 虾扯文史|恭亲王奕?被慈禧压制一辈子,碌碌无为,他的女儿却能把慈禧压住
- 芙蓉文史|来自东方的盛宴—清代传统饮食文化为何在欧洲成为贵族风尚?
- 玲珑文史|两任宋国君主的妻子,都是寡妇,可她们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 文史砖家|清初头号大汉奸,一封奏折害死数百万汉人,后被浑身插满猪毛处死
- 文史并蒂|明朝藩王朝觐皇帝又多难?以永乐朝为例说明
- 孤雁文史|伊丽莎白一世联姻外交丨没有感情因素的婚姻背后充满各国利益关系
- 鱼羊文史|朱元璋:“成功者”,他们的光环背后是为了胜利竭尽所能!
- 文史挺有趣|加拿大“女性主义”成社会“主流”,“民族精神”是发展“动力”
- 文史茶馆2018|一般纵队有三个师,这个纵队却有四个师,师长都是谁,什么军衔
- 文史广思|以色列最鼎盛的时期是大卫王当政期间,那个时代有着怎样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