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地产债务高企偿付承压,实地地产港交所谋IPO纾困

5月20日 , 港交所披露实地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实地地产”)的招股书 , 如果成功上市 , 这将是张量自传递娱乐(HK:01326)、脑洞科技(HK:02203)、力量能源(HK:01277)之后拥有的第4家上市公司 。
但业内专家指出 , 随着国内调控以及房企整体融资面的压力提升 , 且意图上市的房企本身负债水平较高 , 还款压力大 , 港股上市的难度在不断增大 。 而尽管实地地产的净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的38.09倍降至2019年的2.25倍 , 但依然高于行业101.8%的平均水平 。 与此同时 , 其隐藏在旧有开发项目背后的毛利率隐忧 , 也在逐渐显现 。
实地地产“消化”缓慢 , 毛利率或难以维系
虽然有号称“豹子头”的富力地产联席董事长张力撑腰 , 但张量并没有寻求父辈的庇护 。 2003年学成归国后 , 张量便创立恒量建设集团 , 并成为其父产业富力的重要合作承建商 , 这也是实地地产的前身 。 2006年 , 实地地产正式成立 , 14年的时间 , 实地地产从广东中山出发 , 一步步走出华南 , 向全国化进发 。
招股书显示 , 截至2020年3月31日 , 实地地产旗下有37个项目 , 遍及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华中和中国西部核心城区、华北选定城市的14个省份或直辖市以及25个城市 , 总土地储备约为1016.93万平方米 。
但事实上 , 创立之初的十年 , 实地地产发展十分缓慢 , 直至2015年9月 , 实地地产以17亿元拿下广州萝岗四宗宅地(后被开发为实地常春藤) , 才逐渐出现转机 。 2016年 , 拼接广州常春藤项目 , 实地地产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 , 也正式开启了其加速布局、发展的步伐 。
据克而瑞资料显示 , 2018年 , 实地集团共摘得13个地块 , 开发项目覆盖全国25城;2019年实地集团新增土地建面79万平方米 。 同时 , 根据中指院1-3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排行显示 , 实地地产新增土储90万平方米 , 攀升至榜单第33位 。
随着拿地规模的支撑 , 2016年以来 , 实地地产的营收也安上了“加速器” 。 招股书披露 , 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 , 实地地产收益分别为38.71亿元、63.72亿元、83.24亿元 , 复合年增长率为46.6%;税前利润分别为4.15亿元、13.43亿元、17.06亿元 , 复合年增长率为102.9% 。 同期 , 实地地产的毛利率分别为21.9%、25.2%及30.9% , 也呈上升趋势 。
实地地产在招股书中表示 , 毛利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售价的增长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由于物业一般存在2-3年的开发周期 , 因此 , 2019年入市销售的项目 , 一般来说应该是2017年之前购入的土储 。 招股书也明确 , 住宅物业已结转平均售价增加主要是由于2019年广州常春藤及广州蔷薇国际已结转平均售价相对较高所致 。
而蓝鲸房产查询公开资料获知 , 广州常春藤项目与广州蔷薇国际的动工日期分别为2015年及2017年 。 而2016年3月 , 随着广州第二中学的签约入驻 , 广州常春藤项目售价也水涨船高 。 2016年第一期开盘的均价约12000元/㎡ , 截至2020年4月16日 , 该项目均价约30000元/㎡ , 涨幅150% 。
【实地地产债务高企偿付承压 , 实地地产港交所谋IPO纾困】换句话说 , 截至目前 , 实地地产仍在消化之前的低价存货 。 但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下 , 实地地产的其他项目 , 是否也能保持如此高的毛利率 , 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
规模扩张为财务埋雷 , 张量引职业经理人纾困
同时 , 值得注意的是 , 与其他上市前谋求规模快速扩张的房企类似 , 伴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 , 实地地产现金与负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也愈发明显 。
招股书信息显示 , 截至2017年-2019年 , 实地地产未偿还借款总额(包括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分别为119.83亿元、117.71亿元及126.57亿元 , 负债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 同期 , 实地地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45.76亿元、42.16亿元及20.39亿元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却急速下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