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的港星,大多都是这个“技校”走出来的

无线艺员训练班毫不夸张的说 , 香港电影曾经的辉煌 , 跟这个“培训技校“有莫大关系 , 曾经的天王天后 , 非常多都出身于此 。你认识的港星,大多都是这个“技校”走出来的
上世纪60年代前 , 香港影视业谈不上繁荣 , 银幕上多是粤语戏曲片 , 就算武侠也有浓重的唱念做打印记 , 演员缺乏系统的培训机构 , 没有脱离掉传统的师傅传帮带模式 。 (那时民众还用“戏子”称呼演员)60年代邵氏崛起 , 明星的价值显现 , 为培养人才 , 邵逸夫创立“南国实验剧团” , 由顾文宗出任团长 , 邵氏借此打通全流程 , 将话语权牢牢握在手中 , 这算是艺员训练班的前身 。签明星很贵的 , 自己孵化就能将利益最大化 , 邵逸夫借此创建“明星廉价签约制” , 用极低成本打造新生代红星 , 住统一宿舍 , 公司包办一切 , 出门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 , 很少单独出现在媒体面前 。你认识的港星,大多都是这个“技校”走出来的
郑佩佩回忆 , 同期的陈宝珠可以拿上百万片酬 , 而她作为邵氏招牌女星之一 , 每部作品片酬却不超过万元 , 这血汗合同真可以 。有个尽人皆知的例子 , 李小龙回香港发展本想签邵氏 , 见到邵逸夫时 , 表示只要10000美元片酬 , 而邵逸夫却伸出两根手指:“2000美金 , 不能再多了呀 。 ”潜台词是:其他人连1000美金都不用哒 , 已经很给你面子了 。确实店大欺客 , 但怀揣明星梦的年轻人也没地儿可去 , 虽有血汗合同 , 南国实验剧团依旧为香港影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60年代影坛四朵金花“李菁、方盈、秦萍、邢慧”均出身于南国实验 , 其中李菁更是红极一时 , 1965年 , 未满17岁的她因《鱼美人》夺得亚洲影后 , 被称为“娃娃影后” , 男星中 , “南国出品”的翘楚应该算是狄龙 , 这些自产自销的明星为邵氏崛起立下汗马功劳 。你认识的港星,大多都是这个“技校”走出来的
南国实验剧团办的风生水起 , 六十年代中后期接连推出《江山美人》《独臂刀》《龙门客栈》等经典 , 但跟邵氏签约就跟卖身契差不多 , 据说“独臂刀”王羽在反出邵氏前 , 曾夜里跑去档案室 , 一把火烧了100多份艺人合同 , 逼得邵逸夫和旗下艺人重新签约 。 (顺便被逼涨了一波薪)1967年 , TVB创立 , 又叫无线台 , 下面这个三色标是无数观众的记忆锚点 。你认识的港星,大多都是这个“技校”走出来的。你认识的港星,大多都是这个“技校”走出来的

1968年 , 电视剧《梦断情天》大获成功 , 无线加快自制剧的步伐 , 电视剧可比电影的演员需求量大的多 , 南国实验剧团逐渐供应不上 。此时有人提议举办艺员训练班招募人才 , 虽然高层担心自家培养的人最后留不住 , 但邵逸夫铁了心搞电视 , 立刻拍板 , 同意创办“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 后跟“南国实验剧团”合并 。邵逸夫请来耶鲁大学戏剧专业的钟景辉出任辅导员 , 后来他也被大家称为香港电影界“教父” 。你认识的港星,大多都是这个“技校”走出来的
最初训练班就是个小作坊 , 师资都不行 , 但当时香港地面上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 想当明星 , 只能来这儿 , 加上政策不错 , 除少量报名费外 , 不收任何费用 , 也不只看脸 , 门槛很低 , 唯一要求就是高中毕业 。或许邵逸夫本人也想不到 , 这个以储备人才为初衷的作坊 , 后来竟撑起了大半个香港影坛 。训练班属于脱产学习 , 放今天叫“全日制” , 为期一年 。艺员训练班课程更针对电视领域 , 偏向实操 , 以打代练 , 前半年学习必备影视理论 , 有表演、台词、编剧等课程 , 下半年则要进组实习 , 成绩合格即可拿证书 , 优者有机会获聘为TVB艺员 。在很多人眼里 , 考入TVB训练班就意味着前方星途闪耀 , 第一期训练班1972年开课 , 首次选拔44名学员 , 其中的佼佼者是甘国亮、招振强和许绍雄 。甘国亮毕业后先从演员干起 , 后来爬到无线节目部主管 , 他也是第一批北上的香港影人 , 曾在《古今大战秦俑情》中担任监制 , 为大量同行来内地发展牵线搭桥 。你认识的港星,大多都是这个“技校”走出来的
许绍雄的身世有点厉害 , 是鲁迅外甥(许广平是姑婆) , 24岁时招生老师看他长相老成亲切将其录取 , 许绍雄不缺钱 , 即使在无线跑龙套时也开着豪车上班 , 获外号“Benz雄” , 真就纯粹交个朋友 , 后来成为港片的金牌绿叶之一 。你认识的港星,大多都是这个“技校”走出来的
前八期训练班中总计招生154人 , 真正走出来的有15位左右 , 演艺圈淘汰率极高 , 需要才华与机遇 , 绝大部分都泯然众人 , 其中3、4期成名最多 , 培养了周润发、林岭东、吴孟达、杜琪峰和任达华等人才 , 他们的作品也陪着港片走进黄金时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