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国普洱茶——一位澳门同胞事茶路上的家国情怀

茶 , 很小 , 就是每天面前那杯解渴的饮品;茶 , 又很大 , 大到足以让人因此思考历史传承、家国深情 。
做好中国普洱茶 , 对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陕西省政协委员、仙仙普洱茶大观园董事长陈文吨来说 , 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使命 。
[]做好中国普洱茶——一位澳门同胞事茶路上的家国情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做好中国普洱茶
——一位澳门同胞事茶路上的家国情怀
为使命潜心事茶
仙仙普洱茶的诞生 , 有些传奇 。闽南出生的陈文吨 , 上世纪90年代 , 就随父亲在台湾经营茶 。勤奋而又谦和的父子俩 , 遇到普洱茶在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蓬勃发展的年代 。凭借敏锐的判断力 , 以及如普洱茶一样深厚而又稳健的精气神儿 , 陈家的茶事业一路向好 。以 “仙仙”命名的普洱茶公司在宝岛落地生根 , 在发展壮大之际 , 仙仙普洱茶的发展重心 , 也从宝岛移回大陆 , 并很快以珠三角为中心 , 向全国各地铺展开来 。
做着茶 , 想着茶的背后更深层的内涵 。30年来 , 从台湾到澳门、内地 , 陈文吨的内心深处 , 越来越执着于一个思想:做茶 , 是事业 , 更是使命 。
每次说起这个话题 , 陈文吨都深深感慨 。他说 , 自己首先就是普洱茶的受益者 , 在做茶的过程中 , 更熟知了茶在漫长的历史中 ,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 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展 , 甚至为人类的健康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么好的大自然馈赠 , 又凝聚了老祖宗的智慧 , 作为经营茶叶的商人 , 没有理由不投入最大的力量和感情去做好这件事儿 。这既承载了父辈的基业 , 更是事茶应该肩负的使命 。
正是这样的初心 , 让陈文吨在经营事业的同时 , 不遗余力地为普洱茶发展做着大手笔的公益活动 , 不遗余力地向更多人传播着普洱茶悠久的历史 。
[]做好中国普洱茶——一位澳门同胞事茶路上的家国情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17年1月 , 他便编著了《普洱春秋》一书 , 将个人多年从事普洱茶的经验 , 以及累积的普洱老茶以图文的形式 , 结合普洱茶的历史与文化汇集出版 , 以飨读者 。2019年11月 , 他更是联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陕西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澳门基金会等 , 在中国政协文史馆推出“普洱春秋——普洱老茶系列暨茶诗书法展” , 展出他多年收藏的普洱老茶系列的茶品 , 以及由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和第十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卢中南书写的40首茶诗词书法作品 。其中16首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原主任编辑、中华诗词学会教培中心导师潘衍习特意编撰的普洱茶诗 。那次展览 , 引起业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
从一本书 , 到一场展览 , 两论《普洱春秋》 , 一脉相承的 , 除了悠悠普洱茶香 , 更是陈文吨心系家国的使命感 。
“如果说《普洱春秋》一书以理论为主 , 展览则是通过诸多普洱老茶的实物 , 以及茶诗、书法、茶器的结合 , 向观众传播关于普洱茶的健康理念 。”这些事情都是公益的 , 耗资耗力 , 但陈文吨在所不惜 。“因为做茶不能以赚钱为主要目的 , 我们时刻要记着事茶应负的使命 。”他说 。
为健康谋求发展
或公开场合 , 或私下讨论 , 陈文吨总喜欢强调关于普洱茶的健康理念 。他说 , 无论是品饮 , 还是市场经营 , 普洱茶传播的应该都是健康 。
就品饮来说 , 早在2005年 , 他便提出“喝老茶 , 藏新茶”的观点 。因为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 , 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 色、香、味发生根本变化才适宜品饮 , 以达养生健体的功效 。既然茶是用来喝的 , 藏茶的目的 , 最终也落脚到实用上 。陈文吨说 , 科学证明 , 喝茶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也多有专家表示 , 喝茶有助于防疫、保健 。而他自己更有深刻的实践体会 , 长期品饮一定年份的普洱茶有利于身体健康 。喝老茶 , 更是上好的选择 。因此 , 他抓住普洱茶的核心 , 以时间为沉淀 , 以储藏为重心 , 实现普洱茶品饮价值的有效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