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枯山水,是一场直面自我的修行( 二 )

日式枯山水,是一场直面自我的修行
又比如东福寺方丈庭园的现代与传统结合 , 在禅宗美学中引入了抽象艺术;被称为「苔寺」的西芳寺 , 满园生长有100多种苔藓植物 , 让苔藓成为了枯山水中的鲜活点缀;以赖久寺为代表的「修剪式枯山水」里 , 修剪植物成为了砂石以外塑造庭园世界的新元素……日式枯山水,是一场直面自我的修行
上:东福寺下:西芳寺日式枯山水,是一场直面自我的修行
日式枯山水,是一场直面自我的修行
赖久寺当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景观设计师枡野俊明说过 , 枯山水中所表现出来的禅宗美学可以分成七种:第一种:不完整之美 。 例如一件破损的瓷器 。第二种:脱俗之美 。 例如西芳寺庭园的景观 。第三种:自然之美 。 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技术 , 尽量让庭园恢复自然的本貌 , 而不显现太多的人工痕迹 。第四种:去除之美 。 遵从极简的美学 , 尽量去除一切多余的装饰 , 只留下最简单、最质朴的东西 。第五种:寂静之美 。 远离喧嚣的城市与人群 , 回到最宁静的状态才能感觉到的美 。第六种:枯槁之美 。 人在上了年纪之后 , 对美的体悟会与年轻人产生偏差 , 从而产生自己对美的独特感觉 。第七种:幽玄之美 。 某样东西不直接展现全貌 , 而是用若隐若现的方式引发你的想象 , 从而展现出的神秘美感 。枡野俊明所说的七种美是各自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 , 相比于枯山水庭园表面、形式上的美 , 枡野俊明更在意枯山水的精神之美 。是所有这些不完整的、易逝的、去除一切装饰的、未曾言明的美 , 指向了日式审美中作为核心的「侘寂」之美 。日式枯山水,是一场直面自我的修行
如果说枯山水是呈现在人面前的山 , 那么「侘寂」就是那条通向山中的路 。3.在侘寂的阴翳中看到另一个自己「侘」在日语中的意思是「简陋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 , 「寂」则包含「人性中的寂寞感、时间易逝和万物无常」 。「侘寂」所描绘的 , 是一种强调本质的素朴之美 , 也是历经时间考验之后存留下来的的本真 。「侘寂」可以是一只使用多年后有豁口的碗 , 是花瓶里快要开败的花 , 是天上的残月 , 是茶杯中残留的茶渍 , 是古老而微暗的角落 , 是长了青苔的石砖 , 是“肌理柔和细密 , 犹如初雪霏微 , 将光线含吮其中”的和纸 , 是灯影摇曳下的某个夜晚 。日式枯山水,是一场直面自我的修行
“我们喜爱那种光亮消失、有时代感、变得沉滞黯淡的东西 。 ”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如是说 。当人们不再刻意地追求完美之后 , 「侘寂」制造出了一个暧昧的场域 , 让人可以在残缺中品味自然的情趣 , 在不完美中想象更多种可能 , 在物与物所产生的波纹与明暗之中寻找美的影子 。美学研究者雷纳德·科伦(Leonard Koren)在他所写的《侘寂之美》中总结道:侘寂 , 是它们被削减到本质 , 却没有失去自己的韵味;它们保持了纯净 , 但没有被剥夺生命力 。在枯山水中 , 外表的修饰几度剥落 , 其中最深层的禅意却一直隐含在那些错落的山水布局 , 以及景物以外的留白之中 , 这其中的质朴与复杂、无常与永恒……未曾言明的话 , 还要等待观者自己去体会 。日本禅宗认为 , 人们内心的思想与感受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或者被他人完全理解 , 因此 , 人在表达自我与理解他人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特殊的媒介 , 观庭作庭就属于这样的媒介之一 。在寺院中 , 作庭——即设计枯山水庭园布局、将白砂耙出纹路——技术高超的僧人被称为石立僧 , 作庭被视为一种日常的修行 。日式枯山水,是一场直面自我的修行
在僧人看来 , 每一次作庭呈现出的景观 , 都是自己对禅宗理解的一种复现 。 由于所作庭园的意蕴无法超越自己内心的修为 , 所以作庭的过程也是一种对于自我的审视:内心有着几重理解 , 山水就幻化几个层次 。 作庭是一种对外的表达 , 也是一种对内的自省 。而作为观庭的人 , 也面对庭园品读着石立僧所要表达的禅意 , 从极简的造型中感受自然界里芜杂的万物 , 以静止的姿态冥想世间的未曾停止的变化 。枯山水是恒久不变的建筑 , 在不同的人看来 , 却是一沙一世界 , 让庭园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栖息地 。日式枯山水,是一场直面自我的修行
4.缘侧 , 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园林建筑 , 日式的庭园大多是不可进入的 , 但这并没有削减庭园与人的亲密关系 。西方建筑依仗四周的墙壁界定空间 , 日本则把墙当做是某一种延伸 , 以此维系着室内与自然环境的衔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