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网雍正皇帝曾为满族统治地位的合法性据理辩护( 二 )
然而 , 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多从血缘、地缘和衣饰、礼仪等文化三个方面着眼 , 作为辨别正统与非正统、合法与不合法的标准 , 这就为民族主义乃至极端民族主义编织了铺垫 , 预造了温床 。
【满族文化网雍正皇帝曾为满族统治地位的合法性据理辩护】
康熙皇帝亲政后 ,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 对不与清朝合作的明朝遗民采取优容有加的怀柔政策 , 使紧张的满汉民族矛盾得以舒缓 。 但到1728年清雍正六年发生了曾静(受明末清初思想家吕留良“华夷之防”理论影响的反清低层文人)策动岳钟琪(岳飞的二十一世孙 , 清朝康雍乾三代名将)反清案 。
这个突发案件证明 , 武力征服只能激化汉人的同仇敌忾 , 而怀柔政策也无法消弭根深蒂固的汉民族的敌对情绪 。 雍正不循历代帝王统治术的常规 , 毅然决定利用曾静反清案与“华夷之辩”命题展开前所未有的正面交锋 。
本文插图
雍正皇帝的论点和论证逻辑是:满洲是夷狄无可讳言也无须讳言 , 但“夷”不过是方域(地域)的概念 , 孟子所讲“舜 , 东夷之人也;文王 , 西夷之人也”即可为佐证 , 如此则“满汉名色 , 犹直省之各有籍贯 , 非中外之分别” , 吕留良、曾静之辈妄生此疆彼界之私 , 道理何在?
雍正也不一般地反对“华夷之辨” , 他举出韩愈所言“中国而夷狄也 , 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 , 则中国之” , 由此证明华夷之分在于是否“向化” , 即是否认同并接受“中外一家”的共同的文化传统 。
雍正皇帝进而理直气壮地说:“我朝肇基东海之滨 , 统一诸国 , 君临天下 , 所承之统 , 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 , 所用之人 , 大小文武 , 中外一家之人也 , 所行之政 , 礼乐征伐 , 中外一家之政也” 。 “今逆贼(吕留良)等于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之时而妄判中外 , 谬生忿戾 , 岂非逆天悖理、无父无君、蜂蚁不若之异类乎?”
在这里雍正皇帝义愤填膺又言之有据且酣畅淋漓地痛骂吕留良等主张“华夷之辨”理论的文人思想家是不如蜜蜂、蚂蚁的中华另类 。
雍正皇帝愤慨陈词 , 务必将“华夷之辨”彻底推翻 , 已经到了不得已的地步 。 由于“内中国而外诸夏 , 内诸夏而外夷狄”理论中歧视周边少数民族的思想被历代儒家所发挥 , 对中国古代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影响根深蒂固 。 所谓“自古明王 , 化中国以信 , 驭夷狄以权 , 故《春秋》云:‘戎狄豺狼 , 不可厌也;诸夏亲昵 , 不可弃也’” , 主张对不脱豺狼本性的夷狄 , 要驭之以权诈 。 以夷狄未“向化” , 不懂儒家伦理而加以蔑视和践踏 , 这是古代浸透着大汉族主义优越感的汉族士人士大夫对周边四夷的最具代表性的看法 。
因此 , 明清换代在明朝遗民眼里 , 是“夷狄窃夺天位” , 其严重性不是一般的王朝更迭 , 而是“中原陆沉” , “日月无光” , 纲常名教荡然无存 , 整个社会沉沦于漫漫长夜 。 反抗清朝民族征服与民族压迫的正义性与“华夷之辩”的偏执与荒谬纠结在一起 , 于是吕留良借宣传“华夷之别”高于“君臣之义” , 暗中鼓动汉族人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
雍正为维护满族皇帝统治中国的合法性 , 挺身向吕留良为代表的“华夷之辨”展开论战 。 通过辩论 , 雍正皇帝真诚地向汉族臣民表示了对“尧舜以来”文化传统的认同 , 对化解满族朝廷与汉族臣民的文化隔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雍正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 高举“天下一统 , 华夷一家”的正义大旗 , 以对抗挟儒家思想优势的“华夷之辨”的伪命题 , 目的是颠覆大汉族主义自我优越的民族观 , 争取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的地位 。
雍正皇帝一生好辩、善辩而且雄辩 , 与“华夷之辨”之辩无疑是最精彩的亮点 。 但是 , 也正由于雍正皇帝对从思想上、理论上反对清朝的人士的警惕和重视 , 掀起了清雍乾时期大兴“文字狱”的高潮 。 乃至吕留良死后40年曾静案发 , 依然导致吕留良家族16岁以上八十余口株连九族 , 还有其诸多相同思想者及其亲友或被处死、或被流放宁古塔 。
推荐阅读
- 满族文化网|北镇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源远流长
- 雍正|乾隆登基后有多叛逆?赶走道士,放出被软禁叔叔,四连击颠覆雍正
- 颠覆历史|清朝唯一留下名字的官女子,身上众多疑团,她与雍正发生了什么?
- 万箭归宗|九子夺嫡结束后,雍正帝登基,为何四爷党成员大多都不得善终?
- 春哥历史汇|曹雪芹家被查抄时共有多少家产?雍正拿到清单后心都凉
- 历史边缘|雍正死后为何不葬入清东陵,而是另外开辟了清西陵?
- 小佛说史|明明有了清东陵,为何又建清西陵?不仅仅因为雍正想要逃避康熙
- 徐府刀客|康熙给大清国库留下2716万两,雍正留下3453万,那败家子乾隆呢?
- 刘宅宅|成吉思汗后代,不属于“炎黄子孙”?292年后,雍正的驳斥真高明
- 达摩说TB|雍正王朝:如果雍正当上皇帝后,依然重用邬思道,结局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