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跻身拉美文学“四主将”,他的创作力印证了“喷泉”之名 | 此刻夜读( 五 )


事实上 , 这位可谓最了解墨西哥的作家 , 却几乎算是个外国人 。 1928年 , 富恩特斯出生在墨西哥城 , 由于父亲是外交官 , 他从小就随父亲辗转各国 , 基多、蒙得维的亚、里约热内卢、华盛顿、圣地亚哥和布宜诺斯艾利斯 , 深受不同文化熏陶 , 只在每年暑假回到祖国 , 接受语言和历史教育 。 成年之后 , 他也常去欧洲游学访问 , 更在四十七岁时子承父业 , 成为外交官 , 出任墨西哥驻法国大使 。 这些生活和阅读经历足以把他变成“世界公民” , 但现实却表明 , 拿着墨西哥护照 , 他还和这个民族的同胞一起承担着被欧洲人歧视的命运 。 尤其在21岁那年 , 他与一位瑞士姑娘相爱 , 却因遭到女方父母的强烈反对 , 遂告无疾而终 。
读书笔记
小说的力量就在于它古希腊集会式的存在 。 在集会上 , 所有的声音都被倾听、得到尊重 。 小说不仅应该是不同观点、不同心理现实和政治现实的结合 , 也应该是不同审美现实的结合 。
——富恩特斯
正是在遭遇如许挫折后 , 年轻的富恩特斯才开始遥望他并没有生活过很长时间的祖国大陆 。 由于对欧美文明的了解和对拉美落后现状的认识 , 比起其他的拉美作家 , 富恩特斯有着更强烈的忧患意识 。 对世界性与民族性、身份认同、爱国主义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 也使他对墨西哥这片土地有着更为丰富、复杂的认识 。 他以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内心独白、多角度叙述、时空交叉、多声部等现代派表现手段表现墨西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 正如他自己所说:“小说的力量就在于它古希腊集会式的存在 。 在集会上 , 所有的声音都被倾听、得到尊重 。 赫尔曼·布洛克和米兰·昆德拉还有我自己 , 都是循此进行文学创作的 。 小说不仅应该是不同观点、不同心理现实和政治现实的结合 , 也应该是不同审美现实的结合 。 ”
富恩特斯专注于写墨西哥 , 却不至于让墨西哥以外的读者对其作品感到隔膜 , 因为在另外一个层面上说 , 富恩特斯写的是我们普遍的历史和现实 。 换言之 , 他的作品从墨西哥出发 , 最终指向的往往是“时间”和“世界”这两个关键词 。 从终极的意义上讲 , 富恩特斯的创作旨在揭示“我们如何创造时间 , 时间如何创作我们 。 ”他写在出版于2000年的长篇《墨西哥的五个太阳》里的一段话 , 也体现了他关于世界的深层次思考 。 他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 。 这不是一个公正的世界 。 但可以是一个更好的世界 。 我们不能接受一个只会把贫困布满全球的全球化 。 ”
文学报跻身拉美文学“四主将”,他的创作力印证了“喷泉”之名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如其所言 , 在重述墨西哥的历史、现实和神话的同时 , 富恩特斯从来都没有局限于再现本民族、地区的历史 , 而是藉此深入思考拉丁美洲乃至全人类的命运 。 这就可以理解 , 何以在缅怀富恩特斯这样一位几乎全部作品都以墨西哥为题材的作家时 , 他的许多同行却都饶有意味地使用了“世界性”一词来为他盖棺定论 。 某种意义上也因为此 ,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感叹 , 他在阅读富恩特斯的作品时 , 发觉自己在另一块风土迥异的大陆找到了知音 , 而这或许是富恩特斯所能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
译作选读
文学报跻身拉美文学“四主将”,他的创作力印证了“喷泉”之名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我来了 , 是那张特别的卡片让我想起她的存在 。 我在一本早已遗忘的书里发现了卡片 , 洇透纸张的稚嫩笔迹在书页中若隐若现 。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整理藏书 , 书架最上层的几本很久都没动过 , 与它们的重逢给我带来接连不断的惊喜 。 因为时间太久 , 书页边缘已经变得毛毛糙糙 , 金粉和灰屑的混合物落在我的手上 , 唤起我对某些身体上的脂粉的记忆——那些身体起初是在梦里隐约窥见 , 而后又在我们被领去看第一场芭蕾演出时成为令人失望的现实 。 那是一本属于我的童年的书 , 或许也曾出现在很多孩子的童年里 。 书中讲述一系列多少有些可怕的训诫故事 , 让我们扑到长辈的膝头 , 一次又一次地问:为什么?孩子对父母忘恩负义 , 姑娘被马夫拐骗后羞耻地回家或是欣然离家 , 老头以免去抵押为交换、娶来饱受恐吓的家庭中最甜美也最悲伤的女孩 , 这都是为什么?我已经忘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 只看到从斑斑点点的书页中飘下一张白色卡片 , 上面是阿米拉米亚张牙舞爪的字迹:阿米拉米亚没忘几她的小伙伴 , 来我花的地方找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