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社会施杜里希:莱布尼茨哲学的基本观点与评价( 四 )
把这个比喻应用到不同的“实体”上面 , 这就意味着:首先 , 实体之间必然产生相互影响 。 笛卡尔面临着两难选择 , 他既不能否认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 即他的两个实体之间的协调一致 , 特别是人身上灵魂与肉体的协调一致 , 他也不能赞成一种观点 , 即其中的一方会对另一方施加影响 , 因为他的两种实体从其概念上说是彼此不同的东西 。 在这里 , 偶因论者的第二种假设好像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 他们让上帝来扮演校准时钟的机械师的角色 , 为了使实体之间能够相互协调一致 , 上帝会时刻出来干预 。 但是 , 对莱布尼茨来说 , 上述的两条路都行不通 , 因为他的单子是“没有窗户的” , 是彼此孤立的 。 在他看来 , 偶因论者的理论像是deus ex machina(意外出现的救星) , 可以帮助他用更自然的方式对此做出解释 。 于是他就提出了第三种可能性 , 即上帝在创造单子的时候 , 对于每一个单子以后的发展历程都预先规定好了 。 每一个单子的发展都遵循它自己的规律 , 这个规律在单子诞生的同时就从上帝那里接受下来了 。 上帝同时还考虑到了单子与其周围的其他单子的关系 , 并使它们在发展过程能够保持和谐一致 。 这就是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说 。
我们会发现 , 当然还存在另一种(更简单的)可能性 , 斯宾诺莎就选择它 。 对他来说 , 并不存在两个时钟 , 也就是说 , 并不存在被割裂开的两种实体 。 只有一种神的实体 , 如果我们看到思维和物体世界之间的发展过程能够保持“和谐一致” , 可也毫不奇怪 , 而且也不需要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 因为两者就是一个实体的两种属性 , 上帝时而使它显现为思维的属性 , 时而使它显现为广延的属性 。 对斯宾诺莎来说 , 不存在两个时钟 , 而只有一个时钟 , 不过这个时钟有两个表盘(或者有更多的表盘 , 但是我们只看到这两个) , 而这两个表盘是由同一个机械装置驱动的 。
莱布尼茨无法走斯宾诺莎的那条路 , 要不然那条路可能会把他引向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 在那里 , 世界在上帝之中 , 上帝也在世界之中 , 上帝和世界是一回事 。 莱布尼茨坚信基督教的有神论 , 认为在世界之外或在世界之上有一个上帝 。 因此 , 他需要那个前定和谐的理论 , 尽管这个理论很了不起 , 但是与斯宾诺莎的理论比起来却显得有些不自然 。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体系使形体好像(自然这是不可能的)根本没有灵魂似的活动着 , 使灵魂好像根本没有形体似的活动着 , 并且使两者好像彼此相互影响似的活动着 。 ”
神正论
显而易见 , 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说带有明显的乐观主义特征 , 而对于他这样一个宗教思想家和立场坚定的基督徒来说 , 这种乐观主义不可避免地又使他陷入矛盾之中 , 因为面对世界上的丑恶的现实他不可能视而不见 。 莱布尼茨坚信 , 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的最好的世界 。 这是由上帝的本性得出的结果 。 如果这个被创造的世界不是最好的 , 如果另外还有一个更好的世界 , 那么 , 要么上帝还不知道这个更好的世界——这与上帝的无所不知相矛盾 , 要么上帝没有能力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这与上帝的无所不能相矛盾 , 要么上帝不愿意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这与上帝的无上仁慈相矛盾 。 在这个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完善的世界上 , 为什么却存在着如此多的痛苦、不完善和罪孽呢?这就是莱布尼茨的神正论问题 。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 莱布尼茨将恶划分为三种 , 形而上学的恶 , 物理上的恶和道德上的恶 。 形而上学的恶归根结底在于我们这个世界的有限性 , 如果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 ,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 物理上的恶 , 也就是各种痛苦和忍受 , 是形而上学的恶的必然结果 。 因为被创造的东西只能是不完善的(如果它是完善的 , 那么它就不是被创造的东西了 , 而是和上帝一样) , 所以他们自己的感觉也只能是不完善的 , 所以像痛苦和忍受这些不完善的感觉也就必然存在了 。 道德上的恶也是如此 , 一个被创造的不完善的东西必然会有欠缺和罪孽 , 尤其是当上帝赋予它自由之时 。
推荐阅读
- 中国网|国家统计局回应1300万亿社会总资产:不等于家庭总财富
- 谈古论今说历史|曹操与刘备正统之争,“尊刘贬曹”是社会环境导致
- 中新网正义的示威逐渐变了味……美国社会“失火”,“池鱼”遭殃
- 社会万象95后河南小伙做筹款顾问,入行不到俩月帮助79位患者
- 国际社会乌兹别克斯坦将组织包机从俄罗斯等国撤回滞留公民
- 国际社会比利时新增确诊病例降至100例以下 新增19例死亡病例
- |传统互联网产品经理正在消失,如何自救?
- 社会科学报|“辺、彐、歺”……你认识这些神奇的“二简字”吗?
- 过紧江右时评:把“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到底
- 【地评线】江右时评:把“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