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刘强东深夜发内部信:京东是谁?

5月19日 , 京东集团迎来第五个老员工日 。 昨晚 ,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给所有员工发了一封内部全员信 , 回归17年创业历程 , 并首次提出了“京东是谁” 。
刘强东表示 , 从2004年算起到今天 , 京东即将进入17岁了 。
京东从一个在疫情下弱不禁风、被动转型的创业公司 , 成长为能够在困难时向国家主动贡献力量的企业公民;
从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小微型企业 , 变成了拥有26万兄弟和完善供应链体系、能够第一时间向疫区输送关键物资的世界500强;
从一个行业里不起眼的后进入者 , 成长为能够影响供应商和品牌商 , 在疫情期间共同稳定价格、保障民生的号召人 。 近17年里 , 京东的成长显而易见 。
刘强东表示 , 京东是逐梦者 , 比起为梦想头破血流 , 更可怕的是不敢去想;京东也是坚守者 , 比错过机会更可怕的是机会主义 。
京东是谁?已经不是那个初生牛犊 , 也不再是一个躁动的叛逆者 , 而是心有敬畏 , 仍勇往直前;是不疾不徐 , 但坚定不移;是放下小我 , 却融入汪洋的——17岁的京东 。
以下为刘强东内部信全文:
京东是谁?
兄弟们 , 2020年的开端不同于往常 。 由于疫情的原因 , 我们线下的管理大会不得不取消 。 一年以来 , 京东发生了很多变化 , 背后也沉淀了很多思考 。 在今天“519老员工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 我还是希望以内部信的方式和大家进行一次沟通:关于京东是谁 , 京东从何而来 , 京东去向哪里 , 以及我们的使命和价值 。
今年的新冠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 需要全世界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相互支持 , 对抗疫情 。 京东也在其中贡献了一份力量 , 除了在第一时间捐赠物资外 , 始终坚持保障民生 , 担负起社会物资保障的重要使命 , 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保驾护航 。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2003年 , 那一年北京非典肆虐 。 还在中关村(000931,股吧)的线下店卖光磁产品的京东不得不关闭实体商铺 。 为了应对生意的困难 , 万般无奈下 , 2004年京东转型进入了电商领域 , 多媒体网正式开通 。
从2004年算起到今天 , 京东即将进入17岁了 。 京东从一个在疫情下弱不禁风、被动转型的创业公司 , 成长为能够在困难时向国家主动贡献力量的企业公民;从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小微型企业 , 变成了拥有26万兄弟和完善供应链体系、能够第一时间向疫区输送关键物资的世界500强;从一个行业里不起眼的后进入者 , 成长为能够影响供应商和品牌商 , 在疫情期间共同稳定价格、保障民生的号召人 。 近17年里 , 京东的成长显而易见 。
但是成长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规模、体量上 , 更是在认知上 。 对一个人来说 , 17岁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年纪 。 对于企业来说 , 在一路狂奔17年后 , 也到了时候需要深入地思考和定义“我们是谁” 。
“我们是谁”很重要 , 只有知道了“我们是谁” , 公司才会找到存在的价值锚点 , 兄弟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奋斗动力 。 只有知道了“我们是谁” , 京东才算是完成了成人礼 , 也才有可能实现从“大”到“伟大”的蜕变 。
少年的初心(2014年前)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
《沁园春 · 雪》
要回答京东是谁 , 一定需要回到创业时期寻找初心 。
初创时的京东谈不上有多大的梦想 。 京东从中关村的一个柜台走到线上平台 , 更多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 。 但是 , 从第一天起 , 京东就是“敢想”、“敢做”的 。
“敢想”是敢于挑战常规 , 做非常之事 。 记得在中关村站柜台时 , 当时几乎所有的商家做生意都是一个模式——一台两万五的笔记本想办法用三万五卖出去 , 甚至还有中关村十大“招术”教商家如何欺骗顾客 。 但是京东坚持做好两件事:一是明码标价 , 薄利多销;二是做好服务 。 这样 , 逐渐积累起了口碑和回头客 。 这两件事情在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 , 但在那个年代 , 京东的做法就和整个市场格格不入 , 因为我相信当时那样混乱的市场氛围一定会有所改变 。 2007年 , 在获得首轮融资后 , 我们决定投资自建物流 。 物流的投入是巨大的 , 当时几乎所有的媒体、同行都不看好互联网公司做物流 , 质疑声不断 。 但是京东没有犹豫 , 在所有人的反对中坚持“烧钱” , “烧”出了用户体验 , “烧”出了核心竞争力 。 今天 , 京东的口碑和优势 , 无论是正品行货还是物流与服务体验 , 都和当初的“敢于打破常规”密不可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