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故乡项羽真的因为虞姬而不肯过江东吗?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乌江亭长檥船待 ,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 , 地方千里 , 众数十万人 , 亦足王也 。 愿大王急渡 。 今独臣有船 , 汉军至 , 无以渡 。 ”项 王笑曰:“天之亡我 ,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今无一人还 ,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 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 吾骑此马五岁 , 所当无敌 , 尝一日行千里 , 不忍杀之 , 以赐公 。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 持短兵接战 。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 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 , 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 邑万户 , 吾为若德 。 ”乃自刎而死 。
——《史记·项羽本纪》
“生当做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 , 这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诗 。 诗中说 , 活着是人中之龙 , 死了也是鬼中之雄 , 这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 只是 , 时至今日仍然搞不明白 , 当年他为什么不愿意东渡乌江 , 回到他熟悉的落褥之地 , 他的生命之根——江东去呢?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女词人 , 千百年来还难倒了不知多少历史学家 , 文人骚客 。
有一种说法是 , 项羽不肯东渡 , 是为了爱妾虞姬 。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 , 兵少食尽 ,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 , 饮帐中 。 有美人名虞 , 常幸从;骏马名骓 , 常骑之 。 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 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 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柰何 , 虞兮虞兮柰(奈)若何!”歌数阕 , 美人和之 。 项王泣数行下 , 左右皆泣 , 莫能仰视 。 项羽在和爱妾来一番慷慨悲歌 , 生死诀别之后 , 上马而去 。 《楚汉春秋》记载 , 虞姬在听到垓下四面楚歌之声后 , “歌曰‘汉兵已略地 , 四方楚歌声 。 大王意气尽 , 贱妾何聊生’ 。 ”也就是说 , 虞姬在项羽慷慨悲歌的时候就已经做出必死的准备了 。 具唐代张守节正义《史记》 , 说虞姬的墓就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 。 而这一点在司马迁的《史记》正文中似乎并没有提及 。 虞姬是真殉情还是假殉情了 , 当然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 , 项羽既然为爱妾的死疚心不已 , 为什么不在此时此地就自刎而死 , 却要一路跌跌撞撞地逃到了乌江才自行了断呢?况且 , 在那个男人主导一切的男权社会 , 尽管虞姬是项羽所宠幸的 , 但真的要他去殉情 , 恐怕也只能是现代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 项羽的不渡乌江是因为虞姬之死的论点 , 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
还有一种说法是 , 项羽自固陵一役 , 便开始了且战且逃的生涯 , 垓下被围 , 四面楚歌 , 也还是在跟爱妾诀别之后 , 匆匆逃去 。 就是在手下只剩下二十八骑的情况之下 , 他还是组织他们血战了好几场 。 而到了乌江边上 , 他突然要自刎了 , 这纯粹是司马迁为了渲染情节的需要 。 初次看来 , 这个观点很有道理 , 但是仔细一想 , 项羽从且战且走到乌江自刎 , 又并不矛盾 。 众所周知 , 项羽是个性子刚烈 , 勇猛绝伦的家伙 , 韩信评价他是“暗噁叱咤 , 千人皆废”( 震怒咆哮时 , 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 , 是很有道理的 。 那么 , 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性有能力的武将 , 就算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 他也是不会甘愿束手就擒的 , 到了这个时候 , 已经是他证明自己实力最后的机会了 。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 就对上述问题不止于疑惑 。 项羽在跟爱妾虞姬生死诀别之后 , 组织他有限的人马跟刘邦的部队血战了好几场 , 完全是为了捍卫自己仅剩下的一点点尊严 。 他要向刘邦以及世人 , 包括他的江东子弟证明 , 不是他项羽贪生怕死 , 也不是他项羽贪图安逸 , 一切都是天意 , “非战之罪也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