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服饰烙印了千年中国史,还不值得你骄傲吗

为是什么日本、韩国的服饰和中国这么相似 , 答案来了
日韩服饰烙印了千年中国史,还不值得你骄傲吗
文章图片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中、日、韩三国的服饰这么相似 , 其实不仅仅是服饰还有文字 , 答案其实很简单 , 这取决于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史的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 古代中国与古代朝鲜间的文化交流 , 有文字记载的交往已有3,000多年 , 比中日交流的历史还要悠久 , 而且中韩交流还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 古代先进的中国文化往往通过朝鲜半岛再传到日本 。 也就是说古代中国对日本与韩国的服饰文化就产生了重大影响 。
日韩服饰烙印了千年中国史,还不值得你骄傲吗
文章图片
盛唐文化引领时尚潮流
在古代 , 中国是惟一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 唐代 , 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鼎盛时期 , 也成为了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 因此唐代无论在艺术还是政治上对相邻的日本韩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
日韩服饰烙印了千年中国史,还不值得你骄傲吗
文章图片
【日韩服饰烙印了千年中国史,还不值得你骄傲吗】唐代服饰深藏着各种道德及统治思想 , 表现在款式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的两种形式 , 大襟开在右边是汉服长期保持的特点 。 汉族妇女上衣下裳式样较多 , 而男子大多是上下相连的袍服 。 直至现在 , 传统的唐装仍是人们出席隆重场合时所喜爱的服饰 。
日韩服饰烙印了千年中国史,还不值得你骄傲吗
文章图片
唐装在日本的发展
隋唐时期 , 中日文化交流达到高潮 。 日本积极引进和推广汉文化 , 日本频繁派遣大批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 。 在此期间 , 中国服饰对日本的影响最大 , 日本人的民族服装和服 , 就是在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日本的民族服装和服 , 明显可见到唐代服饰的影子 , 就连与和服配套的草屐 , 也是古代从中国传去的 。 直到平安时期开始 , 日本的服饰才脱离模仿 , 走上了具有民族特点的自我发展阶段 。
日韩服饰烙印了千年中国史,还不值得你骄傲吗
文章图片
唐装盛行朝鲜半岛
韩国采用中国服饰是从新罗时期开始的 , 韩国服饰最初主要是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 。 对此 , 史书中就有记载:“服制礼仪 , 生活起居 , 奚同中国” 。 新罗与唐朝交往非常密切 , 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 。 中国历代王朝都经常向韩国国王及其使节赠送冠服 , 高丽王朝的官服大体上前期模仿唐宋 , 中期仿照元朝 , 后期又模仿明朝 。 韩服的个性发展开始于李氏朝鲜中期 。 从那以后 , 韩服特别是女装 , 逐渐向高腰、襦裙发展 , 同中国服饰的区别逐渐增大 。 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礼服 , 仍一直延续着较多的中国特色 。
日韩服饰烙印了千年中国史,还不值得你骄傲吗
文章图片
中国儒家文化在服饰中的影响
墨子曾说:「其为衣服 , 非为身体 , 皆为观好 。 」也就是说衣服不完全是为身体服务的 , 它具有更深层的含义 。 服饰在古代除了用作统治工具外 , 还被用作宏扬学说的工具 。 最明显的例子是儒家与服饰的密切关系 , 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礼”的重要成分 , 已经渗透到穿衣戴帽的许多细节中 。 无论是“君子”还是贵妇的服饰 , 无一不受这种观念的支配 。 这种把服饰与礼教统一表达的学说 , 成了儒教的特征 , 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意识形态 。
日韩服饰烙印了千年中国史,还不值得你骄傲吗
文章图片
儒家文化在韩国传统服饰中体现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儒学很早就传入朝鲜半岛 , 而且逐渐成为韩国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 。 儒家的礼仪在传统服饰上表现的很明显 。 从外观结构看,韩服装和中国唐服都属于宽衣结构而非西方的窄衣结构;从装饰看,中韩服装平面装饰居多而非西方的立体装饰为主;从图案特点看,都重视图案的吉祥寓意;从色彩看,都崇尚阴阳五行为主导的五色观 。 历史上曾因贫富贵贱的差异 , 韩服在花纹、色彩上有过很大差别 。 不仅韩国服饰显示了儒家中的尊卑、五行思想 , 儒家思想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而非歧异性 , 强调和谐、对称、统一、均衡的造型方法的和谐美 , 在韩服中也得以体现 。
日韩服饰烙印了千年中国史,还不值得你骄傲吗
文章图片
儒家文化在日本传统服饰中体现
儒学最初是从中国和朝鲜传入日本的 , 到了公元5世纪(中国的南北朝时期) , 儒学已经成为日本古代天皇制国家立国的理论基石之一 。 中世时随着禅宗的传入 , 宋代新儒学也在日本传播普及 。 儒家文化传到日本并被日本统治者所接受 , 必然也要同中国一样在服饰方面有所体现 。 在日本 , 圣德太子按隋制制定的反映冠服和朝服的制度 , 多少是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 , 强调服饰体现尊卑礼义的重要性 , 正名的体现 , 用以来展现服饰的政治功用 。
日韩服饰烙印了千年中国史,还不值得你骄傲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