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减负20年, 改变了什么?
2019年岁末 , 全国各地密集发布本省(区、市)的减负令 。 11月5日 , 重庆市教委、市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 , 通过多项措施 , 比如控制学生作业、学生在校时间 ,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 , 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校外培训机构发展 ,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此前 ,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征求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 对家庭作业时间、到校时间、补课、入学等33条教学行为进行了严格规定 。 据梳理 , 自2018年 , 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中小学生减负措施30条的规定以来 , 包括上海、江苏、宁夏、陕西等地已相继出台相关规定 。
至此 , 我国为中小学生减负 , 已经减了20年了 。 1999年6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 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 ”20年减负 , 发生了什么变化?必须承认的事实是 , 减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然而学生和家庭的实际负担却越来越重 。在2018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 , 大会新闻发言人在谈到“中小学学生减负”的话题时感慨 , 孩子们有的时候作业做到晚上九点、十点甚至十一点 。 做完作业他们上哪儿欢乐 , 到哪儿荡起双桨呢?他说:“为了孩子们 , 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呼吁 , 我们别再仅仅是坐而论道 , 而应以真抓实干的精神 , 起而行之、迎难而上 , 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 , 一座一座地搬走年幼孩子们本不该承受的重负之山 , 让他们真正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成才 。 我们眼下能不能呼吁让孩子们每天多睡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荒谬的“减负=制造学渣”论2019年8月中国儿童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显示 , 我国中小学生近八成睡眠不达标 , 超过六成参与课外班 。 这是在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发布一年之后调查得到的数据 。此前的2018年12月 , 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 , 对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多方提出30条措施 , 进一步明确并强化各方职责 。 这被认为是最严格的一次减负 , 然而 , 从实施效果看 , 并没有起到真正减负的效果 。最近 , 在南京 , 由于当地教育部门严格执行减负令 , 查学生的作业、辅导 , 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屏 , 引发网友热议 。 在文中 , 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起了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的效果:“不许补课 , 不许考试 , 不许公布分数 , 不许按成绩分班”“突击检查学校 , 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抵制花里胡哨的课外辅导 , 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之后由此感慨道:也许 , 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 , 终于疯了” 。“减负=制造学渣”论是荒谬的 , 然而 , 这却得到很多家长支持 。 这就需要反思:20年减负 , 思路对不对?作业多 , 就减少作业;考试多 , 就减少考试;排名压力大 , 就规定不公布排名……这就是20年减负的基本套路 , 属于典型的治标不治本 , 把减负“简单化” 。总体看来 , 20年减负可分为三阶段 。先是抓学校规范办学 , 这一阶段强调“校内减负” , 即减少作业量、减少考试、小学阶段实行等级制评分、不公布考试排名、规范学校招生不得与竞赛挂钩、学校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补课、学生放学后必须离校等等 。实行“校内减负”后 , 很明显的是“校外增负” , 尤为典型的是放学后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离校 , 既增加部分家长接孩子的负担 , 又催生校外培训热 。接着是抓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 这一阶段强调“校外减负” , 即在校内减负的同时 , 要遏制校外增负 , 而校外增负被认为是由培训机构过度追利所致 , 因此要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 治理培训热 。但是 , 提高准入门槛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式 , 不但增加正规培训机构运营成本 , 而且也总体减少了校外培训机构的供给 , 这反而导致正规培训机构的学费上涨 , 与此同时 , 一些无法获得合法资质的机构转到居民小区经营 。 因此 , 治理“校外减负” , 并没有给培训热降温 , 根源在于家长对培训的需求并没有减少 。再就是眼下抓综合治理 , 这一阶段除了强调“校内减负”“校外减负”外 , 还强调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 重点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小学、初中的“掐尖”行为 , 要求实行“公办”“民办”同招 , 以及民办学校“电脑摇号入学” 。治理民办学校“掐尖” , 刚刚在各地启动 , 可以预见的是 , 这一轮治理 , 会消除热门民办小学、初中的择校热 , 但是 , 在无法通过选择民办学校满足差异化需求后 , 在公办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 , 会让学区房(学位房)价格飙升 , 同时 , 家长对课外培训班的需求会更旺 。减负的两个关键:依法治教 ,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这样的减负还有三个特点 。其一 , 虽强调规范办学 , 但对违规办学实行选择性治理 。 规范办学 , 这是依法治教 , 是政府必须履行的教育职责 。 引起我国社会舆论关注、热议的“教育剧场效应” , 就因没有依法治教 , 导致整体教育秩序被破坏 , 大家本该坐着看戏 , 却都站起来看戏 。政府部门依法治教 , 规范学校办学 , 重点应该是禁止学校超前教学、提前教学 , 禁止公办民办不分、办学违规招生、打造超级中学 , 但是 , 我国初中学校、高中学校用两年时间上完三年课程的情况比比皆是 , 却没有人管 , 几成常态 , 这怎能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超前教学、提前教学?而我国各省区市的超级高中 , 违规办学问题十分突出 , 办学规模突破国家规定外 , 学校跨地区违规招生 , 也被地方政府默许 , 当当地最著名的超级中学都违规办学时 , 谁会真正把违规办学当回事?这也严重影响减负令的公信力 , 甚至在学校、家长看来 , 谁相信减负 , 谁就输了 。南京家长反对减负 , 有一个重要原因是 , 只有南京市严格执行减负令 , 而江苏其他地区 , 并没有严格执行 , 家长担心这会影响孩子的升学竞争能力 。 减负令在执行时 , 通常遭遇的问题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 一个地方违规办学 , 会带动其他地方也违规 , 因为违规办学反而获得现实的好处 。其二 , 虽要求地方政府转变教育政绩观 , 但是全社会评价学校办学 , 仍旧用升学率数据 。 我国于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 明确把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 作为地方政府发展义务教育的首要职责 , 可是 , 到目前为止 , 各地实际上还存在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 要求地方政府转变传统的围绕打造精英而配置资源(设置重点校、重点班)的教育观 , 可是 , 在具体评价一地的基础教育时 , 我国全社会都会看当地高中毕业生 , 有多少考进名校 , 一旦当地走出的名校学生少 , 当地政府就要承担很大的压力 。为此 , 现实的选择是 , 继续打造少数优质学校 , 以及纵容这些学校为升学搞应试教育 。其三 , 虽都认识到减负的关键在改革中高考制度 , 但一到推进中高考改革 , 舆论又都反对 。减负20年 , 学生学业负担日益沉重 , 我国社会也清楚地知道问题所在 , 即教育评价体系没有进行根本性改革 , 中高考用单一的学科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 , 这让基础教育成为竞技教育 , 学生必须获得更好的成绩、更高的名次 , 才能进入更好的学校 。 只有推进中高考改革 ,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 才能引导基础教育学校进行多元教育 , 也把学生“从一条跑道上的竞争”中解放出来 , 这已是社会共识 。 但是 , 具体推进中高考改革时 , 舆论又质疑 , 给学校招生自主权 ,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 如何确保公平、公正?这已经是一个难以打开的结 。我国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 , 新高考改革也被寄予打破唯分数论的厚望 , 可是 , 从浙江和上海试点改革情况看 , 由于高校主要还是按3+3科目总分进行录取 , 因此 , 改革并没有扭转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 , 甚至出现功利选科、选科博弈等新问题 。因此 , 要切实给学生减负 , 就不能再把减负简单化 。 下一步推进减负 , 我认为需要聚焦两个关键点 。一是依法治教 , 这需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 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职责 , 并依法履行教育职责 。 如前所述 , 有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切实做到依法治教 , 而且 , 为追求升学政绩 , 还纵容学校违规办学 , 这一情况必须引起重视 , 并加以治理 。二是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 不管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是多么难啃的硬骨头 , 都必须啃下去 。 破除唯分数论 , 建立公平、公正的多元评价体系 , 应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 实行学校的现代治理 , 防止权力和利益因素干扰教育评价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
- BOSS带货,风口已过
- 责任人|国家防总通报2020年全国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
- 北京|北京五个年级40余万中小学生1日返校复课
- 很奇怪,美国人为何不持枪上街?
- 美国亟需提高维稳经费
- 2020年第一季度俄罗斯有色金属出口下降
- 多重危机同时爆发 特朗普以受害者自居
- 天相历連属系列:【数伏欠佳36】2020年06月02日
- 天相历連属系列:【拜年词语35】2020年06月02日
- 2020年六一儿童节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