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论坛两篇杂文招来杀身之祸——王实味与《野百合花》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两篇杂文招来杀身之祸——王实味与《野百合花》
两篇杂文招来杀身之祸——王实味与《野百合花》
原载:《文史月刊》 , 2009年第12期作者:于继增
长坂坡论坛两篇杂文招来杀身之祸——王实味与《野百合花》
本文插图

王实味是建国前第一个因为写文章而蒙难的人 。 这篇文章就是著名的《野百合花》 。 事情已经过去快60年了,虽然以后也发生过类似的文字狱,但现在来看王实味因为一篇文章而招来杀身之祸的过程,仍然觉得触目惊心 。 它赖以发生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基础值得人们思考 。 同时,这一事件也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人文关怀的目光中,日渐显示出那九死不悔的精神光芒 。
一个书生为何投奔延安
王实味1906年出生于河南省横川 。 1923年秋考入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的英文系——这使人很容易想起他的校友、10年后也在此校历史系就读的当代杂文家邓拓,他们后来的遭遇极其相似——王实味一年后因为经济所迫,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河南省邮政局的邮务生,待遇是月薪30块银元 。 一年后又因不能忍受洋人的施舍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预科 。 1925年底发表书信体小说《休息》,表示:“我们青年的使命就是要用我们的力去捣毁一切黑暗的渊窟,用我们的热血去浇灭一切罪恶的魔火,拯救砧危的祖国,改造龌龊的社会,乃是我们应有的目标与责任 。 ”
北大当时是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这里聚集了中国的一代精英 。 和王实味同班的有王文元、胡风等人 。 王实味仿佛置身于一个崭新的天地,他思想开阔,追求进步,积极参加活动 。 1926年春在北大参加中国共产党 。 这期间北大党支部又吸收两名新党员:来自湖南的李芬、刘莹 。 这两位女性此后与王实味的生活发生了重要的关联 。 20岁的王实味很快爱上了沉着、刚毅的李芬,不断写情书要求约会 。 哪知已经遭受一次爱情挫折、立志不再结婚的李芬,就把此事报告了党支部书记段纯 。 王实味当然不听段纯的劝阻,在大吵一通以后以“无组织无纪律”为由被开除出党 。
王实味脱离了组织,离开了北大,又投入茫茫人海中 。 1929年初,衣食无着的王实味来到了南京,借住在北大同学曹孟君家里 。 正遇上从湖南赴上海寻找党组织的刘莹也来同学曹家做客 。 刘莹沉痛地告诉了王实味好友李芬在家乡被国民党逮捕、处死的经过,令王实味唏嘘不已 。 此后不久,王实味与刘莹先后抵达上海 。 1930年元月,二人结合在一起,开始了新的生活 。
这时候,刘莹一边读书一边做地下工作,两人的生活费只能靠王实味爬格子、卖稿子了 。 王实味对刘莹说:“父亲年迈,我要努力写作,先挣一笔钱送回家给父亲攒起来做养老金 。 这样,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那时再考虑入党,了无牵挂、一心一意地为革命工作 。 ”几年中,王实味翻译了都德的《萨芙》、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奥尼尔的《奇异的插曲》、哈代的《还乡》等5部世界名著,分别编入“世界名著”和“世界文学全集”,由商务印书馆或中华书局出版,约100多万字 。 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王实味曾得到过徐志摩、张天翼、鲁迅等人的帮助 。
王实味生性狂傲尖刻,在上海没交几个朋友 。 他曾将一部书稿寄给作为“编译委员会”委员长的胡适,可是连写两封信也不见胡适回音,1933年1月11日就给胡适写了第三封信,说:“拙译样稿寄上已九十日,敢请务于最近赐一结果!先生为国家社会多劳,味所深敬!然既主持译事,似亦不宜如此偏废 。 ”胡博士不采这一套,过了4个多月即5月30日回了一信:“尊稿为审查所搁置,延误甚久,十分抱歉 。 现已取回,送呈先生,千万乞原谅 。 ”——靠名人推荐的路堵死了,而出版方面也遇到了麻烦 。 有一次王实味送稿到中华书局,在交稿之际,他发现自己上次交来的译稿被一个姓钱的编辑改动了,王实味说编辑不懂装懂,跟人家大吵一通,当场拿回书稿,撕碎长期出版合同,拂袖而去 。 不消说,这个较稳定的译书铁饭碗也砸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