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银龙之墓 千里同镜( 八 )
也许是小到了入不了盗墓贼的法眼 , 也许是距离其它墓葬较远 , 发掘之后 , 本来满心沮丧的二组队员发现自己竟然捡到宝了——M10是高勒毛都2号墓地中唯一一座没被盗过的甲字形贵族墓 。
二组队员刚挖到距顶部1.8米深 , 就发现了1驾马车和15个马头骨 。 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 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 , 战时则成为战马 。 随葬马匹的数量也彰显了主人的身份 , 以1号墓为例 , 墓室中烧了十多辆马车 , 埋了20多个马头 。 这么一个小小的墓葬 , 却有15个马头 , 实在出乎意料 。
在距顶部约4.9米时 , 暴露出了木质葬具 。 虽然只是一棺一椁 , 但棺上有织物覆盖的印痕 , 棺内有1具完整人骨 , 仰身直肢 , 头向北 , 面向上 。
没有被破坏过的遗骨 , 在匈奴墓中也分外难得 。 有关匈奴人的体貌特征一直争议很大 , 王国维引证《晋书》中关于羯胡相貌特征的描述 , 推论匈奴人的面貌亦应是深目、高鼻、多须而与西胡无异 , 黄文弼则根据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 , 刻画匈奴人是“面阔多须髯 , 唇厚鼻平 , 目小 , 其眼睑作三角形” 。 匈奴人到底长什么样?M10难得的全尸很可能成为专家研究的一个样本 。
随葬品中 , 蒙方最为看重的是一套铁胎包银马饰 。 这是成熟的当地工艺 , 很薄的银子捶打出形状之后 , 包在铁质底座上 。 多年发掘资料显示 , 成套的金银马饰是匈奴贵族的身份象征之一 , 非常珍贵 。 目前发掘出的成套马饰不多 , 就连M1号墓的马饰也不一定齐全 , 但M10完全没有被盗 , 马饰肯定是一整套 , 这为专家们研究马饰组合提供了重要参考 。
中方最为看重的则是玉剑璏 , 这是古代宝剑上的玉饰之一 , 穿系于腰带上 , 可将剑固定于腰间 。 虽然玉器在已发掘的匈奴贵族墓中并不罕见 , 玉璧、玉璜等都有 , 但发现玉具剑的构件尚属首次 。
一方面玉具剑在汉代代表高贵身份 , 汉代皇帝赐予匈奴单于玉具剑的记录 , 仅有呼韩邪单于一例 , 更加说明其特殊性;另一方面M10的规模又非常的小 , 不像是等级特别高的贵族 , 所以这个现象很令人迷惑 。
“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文献中皇帝赐玉具剑的记载就说这个人是单于 。 而且 , 接受玉具剑的是呼韩邪单于 , 时间是公元前51年 。 这个墓葬太小了 , 年代晚一百多年 , 但是不排除墓主与呼韩邪单于有某种关系 。 具体是什么联系 , 就不好随便揣测了 。 ”周立刚目前仍在对发掘成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在高勒毛都2号墓地中 , 已经发掘的甲字墓 , 大多建造于公元前后这一百多年 , 也就是中国的西汉末年到东汉早期 。 从历史上看 , 这一百年也是匈奴兴衰存亡的关键时刻 。
公元前58年 , 五单于争位 , 匈奴内乱 。 郅支单于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今哈萨克斯坦一带) , 入长安朝贡的呼韩邪单于则得到西汉支持 , 占据了漠北王庭 。 公元前33年 , 王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 从此边境友好达30多年 , 直到王莽篡汉 , 战火再起 。
公元48年 , 匈奴内部再次分裂 。 呼韩邪单于之孙率4万多人对东汉称臣 , 被安置在汉朝的河套地区 , 称南匈奴 , 而留居漠北的则被称为北匈奴 。 随着东汉国力增强 , 北匈奴在西域和漠北腹背受敌 。
窦宪直捣龙城后 , 北单于率残部一路西逃 , 从此跳出了中国史学家的眼界 。 内迁的南匈奴 , 则在掀起五胡之乱后 , 逐渐融于汉族之中 。
从匈奴与中原之间关系缓和 , 到窦宪一战的决裂 , M189号墓和M10号墓均有映照 , 不仅见证了历史 , 还拓展着人们对这个消失民族的认识 。
“田野考古的一手资料最可靠最直接 。 ”周立刚说 , 从学术角度看 , 这次联合考古也为中国研究匈奴历史以及欧亚大陆上的文明互动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一手材料 。
(责任编辑:董云龙 )
推荐阅读
- 匈奴人|欧洲人为什么几乎不谈匈奴人?中国史籍为证,说多了怕成中国后裔
- 历史大波澜|原创 蒙恬横扫匈奴,为何关键时刻要求收兵筑长城?学者:秦始皇太精明
- 匈奴|强大的匈奴,为什么最终还是被汉族所灭?除内斗外,还有一个原因
- 大风泱泱|汉朝时期“近乎无敌”的匈奴,是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 蝼蚁知天命|匈奴人受汉化有多深?汉朝灭亡八十多年后,匈奴单于光复汉室
- 匈奴为何两千年的匈奴王陵墓中的遗物,令学者后怕不已?发现了什么?
- 鬼说天下原创 匈奴族的领袖为什么要追谥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
- 历史小酒吧华夏对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爱佛僧的文庙从匈奴给汉的国信变化,看大汉的国力崛起之路
- 毛乌素沙漠统万城,匈奴在黄河以南定都,为何在陕西榆林的毛乌素沙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