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零售 便利店“复苏”:销售恢复至疫前9成、迎来拓店机会点


第三只眼看零售 便利店“复苏”:销售恢复至疫前9成、迎来拓店机会点
文章图片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作者:张思遥
全时便利关店退出 , 引发不少便利店唱衰论 , 但实际上它远不能代表便利店行业普遍现象 。 相比较今年二、三月份的悲观论调 , 大多数便利店经营者已重获信心 。 基本恢复的单店日销 , 同比增长的拓店数量 , 均指向便利店行业疫后机会点 。
《第三只眼看零售》多方采访后获得一组数据 , 广州天福便利、福建见福便利、武汉Today便利、安徽壹度便利、江西有家便利等区域头部品牌表示其营收已恢复至疫情前9成左右 , 其中客流量下滑在25%左右 , 而客单价增长约在20%至100%之间 , 整体处于增长态势 。
在新动作方面 , 天福便利表示其4月份新店拓展创出历史新高 , 5月18日将开出其江西首店 , 并将福建、广西区域开城提上日程 。 Today便利将会在6月初开出其副品牌“今天小店”首店 。 见福便利接管了全时便利成都区域的100多家门店 。 罗森便利店也于4月15日宣布进军河北 , 开始京津冀一体化布局 。
可见便利店操盘者并未因疫情而采取保守态度 , 反而意图抓住疫后机会点 , 以战养战 。 从各便利店品牌近况来看 , 此次疫情为便利店行业带来的机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三只眼看零售 便利店“复苏”:销售恢复至疫前9成、迎来拓店机会点】一是受疫情影响 , 不少小餐饮门店、个体服装店等业态关店 , 使得便利店企业获得了不少优质点位 。 而民生消费在疫情期间展示出的坚挺状态 , 也让不少加盟者对投资便利店业态信心提升 。 邻几便利创始人刘忠建即表示 , 近期的重要工作是加速拿店 。
二是不少此前以办公区、CBD商圈为重点的企业开始重视社区商圈 。 疫情催生的客单价上涨虽然有所回落 , 但也养成了消费者的便利店购物习惯 。 天福便利董事长欧阳华金、乐豆家便利创始人杨翔等高管均表示会提升即食类商品研发 , 通过现场热食、外卖形式吸引原本的小餐饮门店客群 , 充分挖掘社区店价值 。
三是以“店仓一体”发展的社区团购+便利店模式 , 成为便利店企业提升日活、测试果蔬生鲜、冻品食材、进口商品等产品的有效渠道 。 “社区团购能为便利店带来社区积累、日活用户增长 , 这是毋庸置疑的 。 所以现在大家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团长扣点、折扣力度回归正常 , 把规模做上去而获得盈利 。 ”杨翔表示 。
不过 , 虽然大多数便利店营收已恢复至疫前9成 , 但考虑到连锁便利店品牌每年通常会有15%左右的增长指标 , 当下便利店业态实际上仍未达到2020年计划营收 。 因此各企业只有提升加速度 , 才有可能能弥补疫情损失 。
二三月营收锐减划出分水岭
社区点价值显现
疫情初期 , 《第三只眼看零售》曾就便利店现状采访过多家企业 , 当时获得的反馈较为悲观 。 不少企业被迫关闭50%以上门店 , 单店日销锐减、供应链中断等难题亟待解决 。 甚至有区域头部便利店品牌经营者表示 , 其单店营收仅有数百元 , 连交电费都不够 。
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 , 不少地区着手恢复经济 , 扶植商业 , 便利店业态开始触底反弹 。 其中根据店型、商圈、所在区域等特性 , 便利店品牌也呈现出不同状态 。
一方面是不少区域头部品牌在疫情期间通过增加生鲜品类、寻找替换供应商、叠加社区团购等方式自救求生 , 直至迎来机会点 。 另一方面 , 也有部分便利店企业不堪疫情重压 , 选择关店止损 。
就拿近期处于风口浪尖的全时便利来说 , 其关闭北京、天津等地门店 , 并将成都门店托管给见福便利 。 全时官方虽然表示为经营调整 , 但业界有观点称 , “全时基本功较差 , 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 在疫情期间又遭遇营收下滑 , 可以说神仙难救 。 ”
因为就便利店行业来说 ,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 , 但只要具有自身造血能力 , 撑过二、三月的严峻考验不成问题 。 例如总部位于武汉的Today便利 , 其疫情期间歇业门店占比50%以上 。 但Today便利表示当时没有过多精力考虑营收 , 主要是保供应、保价格 , 他们在疫情后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恢复市场信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