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古人的叶落归根思想,名臣张九龄仕途上的故乡情结

导语:唐代早中期是我国古代能人名臣辈出的时代 , 在诗坛上有初唐四杰、李杜等人 , 在政坛上更有张说、贺知章、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一般而言 , 为诗人者往往在政治上很难顺意 , 张九龄则是唐代少见的诗词闻名天下又政绩满天下的人 。张九龄 , 为官三十余载 , 先后两度进仕又两度退居在野 , 可谓是跌宕起伏 。作为一名高官 , 张九龄一生品行高洁、兢兢业业 , 为言官时则尽心劝诫、积极进言 , 为大吏则造福天下、极力辅佐君王、提携后生 。张九龄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不畏权贵、直言敢谏的品质 , 以及罢官在乡期间以一己白身请开大瘐岭 , 真正做到了造福乡里 。而身后 , 张九龄也极力请求归葬故乡 , 成全了衣锦还乡、落叶归根的夙愿 。一、不负天下的名臣张九龄
《旧唐书》曾云:九龄文学政事 , 咸有所称 , 一时之选也 。张九龄是唐朝少见的以文学之名和政治才能著称的名人 , 他一生曾三次入京 , 又因为直言敢谏、不畏权贵两度被罢免和革职 。
1.少年风流岭南郎
少时的张九龄就颇有文才 , 九岁就通晓著文 , 十三岁就能写就好文章 。他的文章书信颇受当时的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 , 在他看来少年的张九龄就已经显露出不凡的气度 , 而且他天资聪颖、又颇具才气 , 因此他认为张九龄将来必定是能够成为一方大吏 。王方庆的预感没有错 , 二十年后张九龄进士及第 , 成就了步入政坛的第一步 。
「古人」古人的叶落归根思想,名臣张九龄仕途上的故乡情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九龄画像
步入政坛之后的张九龄起初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官 , 不过他运气比较好 , 待到他进士及第时李唐王朝已经复辟了 。当时的皇帝是李隆基的父亲 , 睿宗李旦 , 当时朝堂上刚刚肃清了一批武周时期的势力 , 正是需要不偏不倚的清流势力介入的时期 。而作为唐朝的下一任帝王 , 李隆基正在寻觅自己的朝臣 , 张九龄以其出色的才华进入了李隆基的视野当中 , 被授予了"左拾遗"的官职 , 算是走向了一条康庄大道 。
「古人」古人的叶落归根思想,名臣张九龄仕途上的故乡情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睿宗画像
2.初入政坛得遇贵人
如果说张九龄的发迹来自于时任太子的李隆基赏识 , 那么在从政道路上对其多番提携的就是宰相张说了 。张九龄与张说的渊源来自于张说在武周朝被贬嫡的路上 , 二人因文章结缘 , 在那时的张说心里就对这个热血且颇具文才的青年多加赏识 。张说被征召回朝之后 , 张九龄已经在政坛中几经起伏了 , 张说对这个与自己同姓的年轻人非常有好感 , 再加上十八年前的偶遇更使得二人关系亲近 。
「古人」古人的叶落归根思想,名臣张九龄仕途上的故乡情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宰相张说画像
因为张说的提携 , 张九龄得以升迁为中书舍人 , 在政坛上张九龄跟从张说 , 但是并不意味着张九龄就完全成为了张说的忠实随从 。相反地 , 张九龄在前辈兼恩人张说面前仍旧坚持了自己的主见 , 甚至还会为了自己的想法和张说争执不下 。张九龄之所以能够保留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拥有一颗经世济民的初心 , 为官者必定以守护君王、造福百姓为毕生追求 , 这也是张九龄的从政初心 。二、赤子情怀的游子张九龄
和张说的来往亲密使得张九龄被人们认为是宰相党 , 张说再度罢相后张九龄也随之受到打压 。饱受仕途沉浮的张九龄此时已经萌生了退意 , 后又几经波折 , 最终才得以返乡祭扫先人陵墓 , 并且终老故乡 。
1.少年游子意
古代大约每个仕途不顺的人都会想要回到故乡 , 入朝为官后张九龄就曾三度返乡 , 并且三次上书请求罢官还乡 。对于张九龄来说 , 故乡永远是他失意之时最想回到的地方 , 母亲永远是他心底最为柔软的存在 。张九龄政途上的第二次贬迁时就以老母亲年老需要奉养这一理由请求罢官 , 无奈朝廷并不准许 , 转任为洪州都督 。唐代的洪州就是在今天的江西南昌 , 和自己的故乡岭南相隔甚远 , 即使是在今天看来也是比较遥远的 , 更别提舟楫缓慢的古代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