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任我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于东吴大航海,兴盛于北宋市舶司
众所周知 , 一个国家或集团想要发展 , 就不能闭门造车 。 与外界接触 , 同他人交流心得 , 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 也同样是一个国家能始终强盛的必要因素 。 清王朝的例子可谓是历历在目 , 它依旧警醒着后人:要懂得开放与交流 , 才能实现共赢 。
实际上 , 古代多数王朝 , 都懂得与外邦进行往来 。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盛唐幻世下的多国遣唐使、宋朝设立市舶司来发展海外贸易、以及明王朝的郑和下西洋 , 都一次又一次论证了这个道理 。
本文插图
在众多王朝之中 , 北宋王朝对于市舶司的设立 , 算是中国海上贸易的一次卓越进步 。 它虽然起源于唐代 , 却又推陈出新 , 发展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 而北宋王朝的繁荣 , 也与市舶制度有着很大关系 。 宋代之前的海上贸易
(一)秦汉时期的对外贸易
古人的智慧 , 不可小觑 。 早在秦汉时期 , 当时的统治者便已经将目光放在了遥远的边僻之地 。
据《淮南子》记载 , 秦皇嬴政统一天下后 , 便多次派人进军岭南之地 , 因为当地的"犀角、角齿、翡翠、珠现" , 都是他所需要的 。
本文插图
秦皇嬴政是如何得知岭南之地有这些物资的?显然 , 南方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存在很长时间了 。 否则的话 , 嬴政也无法得知这里盛产什么 。 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来:中原与外邦之间的往来 , 已经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了 。
东汉时期的交趾 , 拥有较为庞大的"港口" 。 据《后汉书》记载:"旧交趾土多珍产 , 明现、翠羽、犀象、琦帽、异香、美木之属 , 无不自出 。 前后刺史 , 率多无清行 , 上承权贵 , 下积私赔 , 财计盈给 , 辄复求见迁代 。 "
不难发现 , 造成海外贸易兴盛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海外进口的独有货物 , 成功受到了豪门世家的青睐 。 正是因为他们的追逐 , 才导致这些"舶来品"成为了贵族阶层象征身份的稀罕物儿 。
本文插图
(二)东吴的大航海运动
到了三国时代 , 中国的航海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 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其实是水战规模的扩大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再加上中原地区的连年战火 , 导致当时的经济与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
虽说黄河流域依旧十分重要 , 也依然是全国的忠心 , 但长江的战略地位 , 变得更加重要了 。 吴大帝孙权为了完成"不取荆州 , 无以据长江;不据长江 , 不足以保江东"的战略 , 不惜血本 , 大力发展东吴的造船业 。
东吴的战船有多强大?《太平御览》中又说:"舟揖为舆马 , 巨海为夷庚 。 "大概意思是说:东吴的舟船很平稳舒适 , 人乘坐在上方 , 就像是坐在豪华的马车内 , 就连脚下波涛汹涌的大海 , 在东吴水师脚下 , 也犹如平地一样 。
本文插图
有了这样强大的黑科技 , 东吴的水师自然是所向披靡 。 哪怕是日后西晋伐吴时 , 也没想着从正面进攻 。
当然 , 东吴强大的造船技术 , 也被孙权运用在了航海业之上 。 在收复交州以后 , 孙权多次派人南下 , 其船队规模甚至高达上万余人 。
东吴的航海业十分兴盛 , 曾经抵达过罗马、日本、越南、朝鲜、柬埔寨等地 , 并与这些地区展开了贸易往来 。 江浙一带产出的丝织品、陶瓷等物品 , 更是畅销海外 , 一度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而反观东吴境内的百姓 , 也因为这场海外贸易获利匪浅 。 《三国志》中提到的"官无逋滞之谷 , 民无饥乏之虑 , 衣食常充 , 仓库恒实" , 便是航海贸易下江浙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
推荐阅读
- 吕海峰专栏|史海探幽:在张家口的泥河湾,为何可以实现与古人的成功对话?
- 说百态|历史上的这些皇帝,被追封留在了史海里,后人却说是一种荣耀
- 鑫鑫和你畅游史海|关于蜀汉五虎上将的一个排位讨论
- 时代之声V|如今胜利了吗?,我行我素!瑞典应对新冠疫情的“豪赌”
- 史海故事馆|朱元璋白手起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功绩被高估了吗?
- 史海故事馆|如果给马谡、赵括时间使其磨炼,他们有潜力成为名将
- 史海故事馆|如何评论隋炀帝杨广的一生,他是如何登位的?
- 鹿寨县禁毒办 绿色无毒不能停 禁毒防毒与我行
- 连云港百视通史海钩沉||雍正给大臣的儿子起绰号,听闻对方当了县令,说了三遍“大奇”
- 史海回眸阅古今盘点古代科举制度的幸运儿,仅凭两副对联便得以钦点探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