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任我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于东吴大航海,兴盛于北宋市舶司( 三 )


比如铜钱 , 它曾经大量外流 , 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钱重货轻的现象 , 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 为了遏制这一现象 , 朝廷自然要严令禁止铜币外流 。

史海任我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于东吴大航海,兴盛于北宋市舶司
本文插图

其三 , 抽成 , 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 北宋王朝之所以建立市舶司 , 不就是为了它庞大的利益吗?前面提到的抽分、抽解以及博买 , 都是朝廷干预下的抽成方式 。
抽分 , 按照一定的要求 , 对进出口的货物进行筛选 , 将其分为粗细两色 。 不同的货物 , 自然有不同的抽成比例 。

史海任我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于东吴大航海,兴盛于北宋市舶司
本文插图

抽解 , 从中抽取的货物 , 要压赴都城 。 一方面 , 是为了"抽样检查" 。
另一方面 , 也是为了在市舶司头后面做一个保障 , 防止相关人员从中舞弊 。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 , 毕竟市舶司这个岗位也是蛮吃香的 , 其中流水的税收 , 也足以令人心动 。
博买 , 即官府按照一定的价格 , 首先买下一些"舶来品" 。 《宋史·食货志》中便有记载:"嘉定十二年 , 臣僚言以金银博买 , 洩之远夷为可惜 。 "经过这三道手续之后 , 剩下的货物才能销售往各地 。 宋代市舶司有多赚钱?
说到这 , 相信读者们对市舶司也颇有感触了 。 不过这还只是个总体印象 , 对于市舶司的强大之处 , 也应当是比较模糊的 。 实际上 , 想要了解市舶司的存在价值 , 看它有多赚钱就知道了 。
前面提到的抽解、抽成 , 便是朝廷用来谋取收入的一大保障 。 至于这抽成比例 , 也是随着市舶司制度的成熟 , 而不断变化的 。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是时市舶虽置司 , 而不以为利 。 淳化二年 , 始立抽解二分 , 然利殊薄 。 "

史海任我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于东吴大航海,兴盛于北宋市舶司
本文插图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 , 朝廷开始涨价 , 即抽取货物百分之二十的利润 , 作为"海关税" 。
之前的抽成比例不详 , 但宋太宗之后不久 , 这个比例又降低到百分之十 , "大抵海舶至 , 十先征其一 , 价直酌蕃货轻重而差给之 , 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 。

史海任我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于东吴大航海,兴盛于北宋市舶司
本文插图

可以看到 , 宋代初年的获益情况虽然没有明确记载 , 但从货物数量来看 , 宋代朝廷收取的利益 , 也是一笔很大数字 。 毕竟这些货物 , 都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 , 单论个卖 , 都价值不菲 。
到了宋哲宗时期 , 随着海外贸易经济的持续增长 , 朝廷分别在密州、泉州又设立了市舶司 。 据相关史料推算 , 当时的宋代朝廷每年能在海关贸易上收取的利益 , 为42万贯钱 。

史海任我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于东吴大航海,兴盛于北宋市舶司
本文插图

北宋末年 , 宋徽宗在位时 , 由于财政开支大幅度增加 , 朝廷只好想尽办法谋取收入 。
一方面 , 朝廷鼓励市舶司的官员招商 , 并对有"招诱抽买宝货增羡"之能的官员 , 进行钱财与行政上的双重奖励 。
而另一方面 , 他们还将库存的货物给出卖掉 , 以获取高额利润 。 这些货物 , 有的不需要进攻的次等品 , 有的还是番邦进献的物资 。
市舶司的收入再度增加了一倍有余 。 所谓"九年内收至一千万" , 也就是说 , 市舶司一年的收入竟然高达一百一十多万 , 同北宋中期相比 , 上涨了将近两倍 。

【史海任我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于东吴大航海,兴盛于北宋市舶司】史海任我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于东吴大航海,兴盛于北宋市舶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