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普华永道:“宅经济”将加速线上食杂零售的增长和上游现代化( 二 )


相比之下 , 美国最领先的连锁超市/大型超市企业早已建立自己的覆盖全国的现代化高效供应链 。 他们的规模和资源足够建立或收购自有电商平台也与第三方外卖平台有谈判筹码 。
3、高频率 , 低客单价的购物习惯
在中国 , 消费者食杂购物习惯通常频率高 , 客单价低 , 而美国的消费者食杂购物习惯则频率低 , 客单价高 。
盒马在2018年7月平均每笔线下订单为113元人民币 , 平均每笔线上订单为75元人民币(数据来源:阿里巴巴2018年投资者日) 。 在美国沃尔玛平均每笔线下订单大约50美元(约350元人民币) , 而通过线上购物线下提货平均每笔订单超过120美元(约840元人民币)(数据来源:Numerator) 。
中国频率高 , 客单价低的食杂购物习惯有三方面优点 。 第一是消费者在计划性购物时 , 通常也会产生冲动性消费 。 这种现象为零售商提供了机会——吸引具有高转化率、高购物篮价值贡献、高购物活跃度的客户 。 第二 , 增加零售公司与很多消费者互动的机会 , 有助于积累消费者数据从而提高销售、产品线和服务的针对性 。 第三 , 配送方便且价格经济 , 像餐饮外卖一样可以使用电动摩托车来配送 。
4、便利、可负担的配送
中国大多数城市的食杂电商模式 , 都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内为距的门店或前置仓3公里范围内的家庭配送 。
电动摩托车通常可以避免交通延误 , 可以轻松在配送目的地附近找到停车位 。 这种配送相比使用小汽车或卡车更加便捷、快速 。 中国大城市的骑手每天可以配送40次以上 。 通过外卖APP购买超市商品 , 通常需要5至10元人民币的配送费 。
相比之下 , 在美国配送费用较高 。 当日或次日达配送服务通常会花费客户5至10美元(约35-70元人民币)的费用 , 不包括给司机的小费 。 某些外卖服务在产品上加价(例如10-15%) , 作为配送的成本的一部分 。
由于单笔订单相比中国要大很多 , 因此食杂的配送是使用汽车或卡车而不是电动摩托车来完成 。 配送员通常将食杂运送到客户家中 。 因订单量大 , 往往需要从汽车到客户厨房搬运好几次 , 有时需要花费十分钟以上的时间 。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密度使这种配送模式变得可行 。 根据DemographiaWorldUrbanAreas统计 , 中国内地有超过110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建成区 , 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近5300人 。 相比之下 , 美国只有约40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建成区 , 平均密度仅为1150人/平方公里 。
观察平均人口密度的这种差异 , 可以看到中国城市建成区在一家超市或前置仓的3公里范围内 , 有将近15万名消费者可以享受半小时的送货服务 。 在美国 , 3公里范围之内仅有3万个消费者 。
上游现代化投资
电子产品和服装等受欢迎的电商类别可以进行相对标准化的交易 , 没有保质期、冷藏、清洁和卫生的要求 。 但包括果蔬、鱼、肉和冷藏乳制品在内的生鲜是易腐烂的食品 , 保质期有限且有温控要求 。 甚至包装的常温食品都具有严格的食品安全和可追溯要求 。
随着线上食杂销售的增长 , 中国的电商和科技巨头正在进行上游投资 , 以确保生鲜的质量和数量供应充足 , 并在不间断的温控下按时交货 。 大大改善了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以及食品安全、质量和可追溯性 。
中国的食品行业高度分散 , 但电商零售业是例外 。 包括阿里巴巴、美团、京东和腾讯及其关联平台、O2O食杂零售店和外卖APP主导市场 , 他们也有资源来推动整个行业现代化 。 在“宅经济”之前 , 线上食杂零售占中国食杂零售市场的份额不到10% , 但2020年其增长会加速 。
“宅经济”或是使线上食杂购物在中国成为主流的转折点 。 在中国 , 线上食杂零售的条件十分有利 , 人工配送价格合理 , 速度快 。 “宅经济”迫使数亿消费者尝试进行线上食杂购物 , 并了解各种服务和渠道 。
当然 , 其中许多人发现 , 线上食杂购物可以更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 并将继续使用O2O或B2C零售渠道 。 可以预见 , 即使在防疫措施结束和日常生活恢复正常之后 , 中国的线上食杂销售仍将保持很大的市场份额增长 。
(曹文静系普华永道中国食品行业诚信服务合伙人 , 马博系普华永道中国食品行业诚信服务高级经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