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托“资金池”风波:整体压缩是监管方向 不良飙升藏隐忧( 二 )


信托“资金池”产品的显著特征有四个: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 。 具体而言 , 滚动发行又可称为滚动发售、滚动募集 , 具体指资管产品非一次性募集完毕 , 而是通过分期发行或开放申购的方式在不同试点分别完成募集 。 分为借新还旧模式与滚动投资模式 。
集合运作指募集的资金由管理人进行统一核算汇总使用 , 资金来源于资金运用没用明确一一对应;期限错配即短期资金投向长期资产 。
分离定价是资管产品下的资金申购或赎回时未按照规定进行合理估值 , 脱离对应标的的资产实际收益率确定投资者的申购价格及赎回、到期时的水平 。
多位信托从业者表示 , “资金池”信托的危害在于 , 第一 , 形成影子银行;第二 , 在资金池风险暴露之前 , 发行主体往往通过资金池来隐匿不良资产 , 使资金池信托成为隐性刚兑的手段 。 “资金池”业务的监管尺度 , 向来受到从业者的关注 。 近年来 , 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针对“资金池”业务的监管规定 。
据不完全统计 , 监管曾多次发文明确金融机构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
5月8日 , 银保监会就《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其中第十七条明确提出 , 信托公司应当做到每只资金信托单独设立、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单独清算 , 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 不得将本公司管理的不同资金信托产品的信托财产进行交易 。
上述华南信托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TOT模式”信托具有资金池的属性 , 但并非严格意义的资金池 , 关键取决于产品是否“滚动发行”、“期限错配”等 。
对于未来“资金池”信托的监管 , 该人士补充称 , 一般较大信托机构“资金池”业务早就停了 , 不会去碰监管的红线 , 而其他一些资金池体量较多的信托也会逐渐压缩、停掉符合监管的要求 。
不良飙升藏隐忧
另一方面 , 四川信托“资金池”业务风险暴露的背后 , 不良率明显抬升也暗藏隐忧 。
根据4月30日披露的年报显示 , 四川信托自营资产2019年年末的不良率达到22.21% , 而年初不良率仅为4.82% , 增加361% , 自营资产信用风险增速明显 。
不良率明显增加的同时 , 四川信托多只产品出现逾期的情况 。 根据2019年年报中披露 , 自营贷款的企业四川吉家村食品有限公司目前还款情况为逾期状态;此外 , 5月13日 , 四川信托官网披露“四川信托-国金量子1号新三板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预计信托期限为“处于延期状态” 。
此前 , 四川信托的融资主体南京丰盛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汉能集团等明星主体 , 后来多陷入债务风波 , 也无力偿还信托贷款 。 启信宝数据显示 , 截至5月14日 , 四川信托涉及法律诉讼共计336条 , 其中包括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汉能水力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等交易对手均因延迟还款被四川信托起诉 。
四川信托年报显示 ,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3亿元 , 同比增长4.07%;净利润为5.21亿元 , 同比下滑29.59% 。 与此同时 , 采访人员发现 , 四川信托的净利润自2016年起便开始下滑 , 2016年至2019年 , 四川信托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9.21亿元、7.4亿元、5.21亿元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根据四川信托2019年年报 , 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 , 其中宏达集团和宏达股份合计持股比例为54.19% , 二者实际控制人为刘沧龙 。
谈及四川信托的不良率 , 上述华南信托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如果没有资金池业务 , 四川信托的不良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暴露 。
对于资金池业务的管理 , 四川信托年报披露 , 在资金池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 , 对资金池的流动性进行适时监测 , 并定期开展压力测试 , 进行缺口管理 。 同时 , 为稳定资金池的资金来源 , 公司对资金池产品进行统一定价、规范发行 , 并且不断加深同业交流与合作 , 丰富资金来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