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绮【砚田书院】 朋友太多,显得复杂?掌握这3个原则,交到陪伴一辈子的益友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砚田书院】 朋友太多 , 显得复杂?掌握这3个原则 , 交到陪伴一辈子的益友
王湘绮【砚田书院】 朋友太多,显得复杂?掌握这3个原则,交到陪伴一辈子的益友
本文插图

一、朋友的目的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 , 在于规过劝善 , 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 , 有错误相互纠正 , 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 , 这就是真朋友 。 但规过劝善 , 也有一定的限度 。 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 更要注意 。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 , 知道实不可为 , 只好拂袖而去 , 走了以后 , 还保持朋友的感情 。
我们举一件近代的故事来说 。 曾国藩下面一位幕友王湘绮(壬秋) , 当时他是湖南的才子 , 也是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儒 。 他著有《湘军志》 , 对曾国藩有褒贬之处 。 曾国藩所领的湘军 , 在前方和洪秀全作战 , 开始露败象的时候 , 王湘绮就要请假回家 。 曾国藩知道他读书人胆小 , 如果这仗败下来就不得了 。 所以也想让他回去 。 不过事情很忙 , 没有立即批这件公文 。
有一天晚上 , 曾国藩因为有事去找他 。 看见他正坐在房里专心看书 , 就站在后面不打扰他 。 差不多半个时辰 , 王湘绮还不知道 , 曾国藩又悄悄地退回去了 。 第二天早上 , 曾国藩就送了很多钱 , 诚恳地安慰一番 , 让王湘绮立刻回家 。 有人问曾国藩 , 为什么突然决定让王湘绮回去?曾国藩说 , 王先生去志已坚 , 无法挽留了 , 朋友之道 , 不能勉强 。 尤其打仗的时候 , 胜败自己都没有把握 , 如何能保住别人?再问曾国藩何以知道王湘绮去志已坚?曾国藩说 , 那天晚上去王湘绮那里 , 他正在看书 , 并不知道曾国藩就站在他身后 。 而且有半个时辰 , 王湘绮没有翻过书 。 可见他不在看书 , 在想心事 , 也就是想回去 , 所以还是让他回去的好 。
这个故事就说明长官对部下或者朋友相处 , 都要恰到好处 。 如果过分 , 那么朋友都变成冤家了 。人生交一个朋友是很难的 , 所以孔子告诉子贡 , 交朋友适可而止 , 不是滑头 。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 , 以友辅仁 。
这一篇最后以曾子的话来作结论 , 也是讲朋友之道:朋友的积极意义在什么地方 。“君子以文会友” , 这个“文”包括了文化思想 。 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 目的在哪里?在于彼此辅助 , 达到行仁的境界 。
——《论语别裁》
王湘绮【砚田书院】 朋友太多,显得复杂?掌握这3个原则,交到陪伴一辈子的益友
本文插图

二、君子之交 , 淡如水
不要因为上司提携就逢迎拍马 , 今天发表你升官 , 对长官也不拍马屁或馅媚;对部下或不如你的人 , 也不要轻慢他 , 仍为尊重他 。 平常做人就要如此 。 换句话说 , 平常的时候态度如此 , 飞黄腾达的时候也是这样 。 对有钱的人、没有钱的人都是这样 ,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 后来变成为一句名言 , 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
“淡如水”就是没有味道 , 大家平平淡淡的 , 老一辈的人自小都会懂 。 这句话是出自《增广昔时贤文》一书里 , 过去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 , 我们十来岁都已经会背了 , 原文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 小人之交甜如蜜” 。 这个道理 , 诸葛亮的文章里也曾提到 。 诸葛亮除了功业以外 , 千古名文只有两篇 , 就是前后《出师表》 , 另外留下来的有几封家书 。 诸葛亮的书信都很短 , 可见他公事很忙 , 没有时间说很多话 , 可是意思都很深远 。 譬如给他儿子讲交友的信中说 , 君子之交“温不增华 , 寒不改叶” 。 “温不增华” , 是说春天到了 , 花已经开了 , 不要再加一朵花 , 锦上添花的事不要来 。这也就是“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的意思 。 朋友得意时 , 不去锦上添花 , 朋友倒楣时 , 也不要看不起他 , 还是跟平常一样 。 朋友之间的感情不能像是天气一样冷热变化 , 要永远长青 , 四季长青 , 这才是交朋友之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