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深莞惠将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二 )


类似这样的“三城联动”或“双城记”不断上演 。 TCL、OPPO、vivo、华星光电、德赛、伯恩光学、赢合科技、欣旺达、光弘科技……一大批企业在深莞惠区域实现跨城布局 。 深圳研发+惠州智造(或东莞智造)的“CP组合”已经成为不少行业的“标配” 。
这种紧密的产业合作成就了广东经济总量最大的都市圈 。
数据显示 , 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5市2019年GDP加起来达4.27万亿元 , 约占广东省的40% , 超过广州都市圈 , 位居全省五大都市圈之首 , 是某种程度上的“最强舰队”;2019年末常住人口3290.39万 , 约占广东省的28.56%;土地面积加起来达3.71万平方公里 , 约占广东省的20.7% 。
深圳是国际化城市 , 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东莞是“世界工厂”;惠州则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产业集群 , 瞄准建设国内一流城市……
在专家看来 , 这种规模和体量的都市圈 , 放在全国乃至全球 , 都是亮眼的 。
深圳都市圈如何才能下好同城化这盘大棋?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中为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城乡同城化发展擘画了未来——率先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
这其实正是谋求更高水平协同的关键 。
专家认为 , 过去的经济圈时代 , 深莞惠更多侧重产业和经济合作 , 其他领域往往仍然“各人自扫门前雪” , 因而一体化的实质性进展不够多 。 都市圈则强调的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同城化 。
今年1月 , 深圳市提出 , 做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 , 强化空间规划衔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加快深莞惠协同一体化发展 。
遥相呼应的是 , 惠州市也提出 , 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 社会治安联合执法 , 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信用等互鉴共享 , 共同打造深莞惠优质生活圈 。
“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流通之后 , 就会成为一个生活圈 , 将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 。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此前表示 , 未来形成优质生活圈后 , 惠州可吸引其他城市的人来就业、投资、经商、生活 。 惠州需要加强对接 , 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 促进融合发展 。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 , 惠州不能停留在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上对接 , 还可以在制度创新上多向深圳学习 ,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营商环境提升 , 打造“类深圳”的营商环境 。
“除了要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 还要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加大力度 , 为年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平台 , 并解决人才在惠州安居乐业的后顾之忧 。 ”胡瑞卿如是建议 。
轨道上的都市圈
深莞惠明年高铁半小时互通
在深莞惠区域 , 多条跨市轨道交通的蓝图徐徐展开 。
连接深圳、东莞、惠州、河源等地 , 南北走向的赣深高铁正紧锣密鼓地建设 。 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湾区大动脉”建成后 , 串起深莞惠河 , 并将实现深莞惠半小时互通 。
惠州市发改局透露 , 赣深高铁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 , 在惠州设置博罗北站、惠州北站、仲恺新区站3个站点 。 其中 , 惠州北站设5台12线 , 博罗北站和仲恺新区站分别设2台4线 。
连接广州、惠州、汕尾的广汕高铁则计划2022年建成通车 , 在惠州设罗浮山站、博罗站、惠城南站、惠东南站4个站点 。 届时 , 从惠州到广州、汕尾也只要半小时 。
值得一提的是 , 赣深高铁和广汕高铁将在惠州实现转换衔接 。 目前 , 深惠城际、深汕高铁、深大城际等多条跨市轨道交通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 此外 , 莞惠城际北延线计划今年开工 , 未来将与赣深高铁、深惠城际无缝对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