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竹史观浅谈长平之战赵国临阵换帅始末,朝堂上的重臣们为何不加劝阻?( 三 )


然而赵孝成王还是没有采纳虞卿的谏议 , 直接派使者郑朱到了秦国求和 。 为了防止各国合纵 , 秦国将计就计 , 一边争取加强军事的时间 , 以便给赵军以严重的打击;另一边利用赵国求和的这个机会 , 对赵国使者郑朱殷勤接待 , 还特意向周边各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 , 借以防止各国出兵救赵 , 可想而知这么一来赵国的处境更加孤立 。 临阵换帅
对于廉颇久拖不战 , 赵孝成王颇为不满 , 此时秦国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 , 并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 , 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

磬竹史观浅谈长平之战赵国临阵换帅始末,朝堂上的重臣们为何不加劝阻?
本文插图

反间计谋划者:范雎
这个话传到了赵王耳中 , 赵王对这反间计信以为真 , 于是传赵括入宫 , 赵括对军事理论讲的头头是道 , 无所不通 。 赵孝成王想虎父无犬子 , 当年他老爹赵奢“阏与破秦” , 击败十万秦军 , 一战成名 , 儿子怎么也不能太差 。 赵括更是表示王龁不过是廉颇的对手 , 打败王龁不在话下 , 于是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 , 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 。
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 , 暗自开心反间计已经达到期待的两个效果:一个是换掉难啃的老将廉颇 , 二是让赵国军队由坚守策略转变为'主动出击 , 为能彻底击败赵国、一战定乾坤 , 秦昭王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杀神)为上将军 , 任命王龁为尉官副将 , 同时严格封锁换帅的消息 , 有敢走漏消息的斩立决;
难道廉颇辛苦设置的三道防线是无用之功吗?
答案是否定的 。 廉颇这三道防线虽然侧重点不同 , 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 缺一不可 。 他在抵达上党后 , 就着重修建第三道防线 , 并且设置了囤粮场所 , 储备了大量的粮草 , 明显是要在这里和秦军决一死战 , 对这里的修建工作之然是重中之重 , 马虎不得 。 但是他仍然分出少量的兵马和物资修建了另外两道防线 , 其真正的目的是打乱秦军的部署和延缓秦军的推进 。

磬竹史观浅谈长平之战赵国临阵换帅始末,朝堂上的重臣们为何不加劝阻?
本文插图

廉颇影视剧形象
秦军远道而来 , 其领军的先头部队和殿后的粮产部队必然在几千里的行进后 , 整体队伍的距离越拉越长 , 因此先行抵达的先头部队虽然在第一道防线前站住了阵脚 , 虽然对面赵军的防守兵力极其有限 , 但是在大量辎重车辆尚未抵达之前 , 也不敢贸然进攻 。 因此暂时被困在了山谷地之中 , 这样就为赵军在第三道防线的决战留出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
而且战争比拼的并不仅是部队的战斗力 , 后勤保障工作也是关键因素 , 赵军已经占据大粮山 , 此时使用的是之前囤积的粮草 , 不依赖后续运达的粮草 。 可是秦军因为被第一、二道防线所困(虽然困住的时间不算长) , 大量的士兵和民夫、马匹都需要消耗掉大量粮草 , 只能依靠从秦地运来的粮草维持 , 而长途运输粮草不光要消耗天量物资 , 更有可能被诸如下雨、地质灾害等问题阻碍 , 倘若秦军粮草不济 , 只能黯然回国 , 上党危机自然迎刃而解 , 所以廉颇的战术核心思想就是拖 , 即使第一、二道防线失守 , 却也起到了拖延时间的作用 , 不是伤害赵国的有生力量 , 这也是他设置三道防线的真正意义 。

磬竹史观浅谈长平之战赵国临阵换帅始末,朝堂上的重臣们为何不加劝阻?
本文插图

将相和的故事廉颇挚友蔺相如对局势的看法
可惜的是 , 当时朝堂之上却鲜有能读懂廉颇战术思想的有识之士 , 看到三处防线被攻破两处 , 都觉得赵国危矣 , 愿意继续相信并支持廉颇的人寥寥无几 , 只有一个人是个例外 , 那就是赵国上卿蔺相如 。 蔺相如出身平民 , 但是为人正直 , 多次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权益 , 深得赵王信任 , 不过他没有贵族背景 , 即使受到了了巨大的封赏 , 获得了上卿的待遇 , 然而在朝堂上他的话语并没有什么影响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