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运营商插手终结“卖方残酷”时代 CDN或将迎来涨价潮

5月8日 , 成立8年的金山云在美股挂牌上市 , 首日股价大涨40% , 总市值达到约48亿美元 。
第二个交易日 , 金山云继续高开高走 。 截至美东时间5月11日收盘 , 金山云股价报25.97美元/股 , 涨8.93% , 市值达52亿美元 。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 , 金山云董事长雷军坦言 , 现在回过头看 , 当初下决心要做云服务 , 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 云业务是一个巨头的游戏 , 需要长期的巨额投入 , 而金山云的家底只有10亿美元 , 这是一个明确的投资止损线 。
事实上 , 尽管有心理准备 , 但云计算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仍远超雷军想象 。 金山云最先切入的是个人云服务市场 , 但很快 , 巨头发起的价格战让金山云选择退出 , 继而转向公有云服务 。
招股书显示 , 金山云2017年至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2.36亿元、22.18亿元和39.56亿元 。 其中 , 公有云业务是金山云的主要营收来源 , 2017年至2019年 , 该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97.3%、95.1%、87.4% 。
金山云的公有云产品主要包括计算、存储和交付等三类服务 , 2019年 , 交付业务实现营收21.37亿元 , 占公有云业务营收的61.9% , 占金山云总营收的54% 。
一位资深的云计算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交付业务主要包括内容分发网络(CDN)、画质增强(KIE)、集智高清 (KSHD)等 。 “从金山云的营收构成来看 , 雷军躲开了个人云服务的价格战 , 但CDN的价格战 , 他肯定没有躲掉 。 ”
价格肉搏
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 , CDN作为降低网络拥塞、提高用户访问响应速度的重要工具 , 已经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内容分发网络(CDN)白皮书(2015年)》显示 , 2014年中国专业CDN市场收入达到38亿元左右 , 同比增长50.6% , 过去四年的复合增长率约49% , 市场规模处于大幅攀升阶段 。 最新数据显示 , 2019年 , 中国CDN市场规模接近250亿元 。
2014年 , 中国的CDN市场格局是双雄并立 , 网宿CDN业务营收占行业比重约43% , 蓝汛占比约37% , 二者合计占据了80%的市场规模 。
但此时 , 这些专业的CDN服务商身边已经危机四伏 , 因为包括BAT在内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自建CDN , 并逐步开始对外提供服务 。 比如腾讯当时只有15%的业务流量采用外部CDN服务 , 其余均是通过自建CDN支撑 , 并开始对外提供商业服务;而阿里云CDN , 从2014年3月就已经开始对外提供商业化服务 。
2015年 , 是中国CDN行业的一个发展转折点 , 也是传统CDN服务商“噩梦”的开始 。 2015年3月 , 云计算厂商发起了CDN业务的价格战 , 提出“2015年CDN市场价格不会再超过1.5万/G/月” , 而当时市面上的普遍价格在3万左右 , 相当于降价50% 。
同年5月 , 阿里云CDN率先降价21.2% , 腾讯云CDN紧跟着降价25% , 乐视云更是直接推出“免费”CDN , 价格战愈演愈烈 。 事实上 , CDN厂商之间掀起的降价潮 , 对市场来说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 。
尤其是2016年井喷的直播行业 , 也是CDN降价的最大受益者 。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 如果不是CDN价格大幅下降 , 高昂的宽带成本或许就把很多创业公司拦在了直播行业门外 。
2017年初 , 一位CDN企业高管公开表示 , 在新兴CDN们主动出击和互联网新需求剧变的双刺激下 , CDN行业一别往日温吞局面 , 正驶入一个对卖方残酷、让买方幸福的全新时代 。
如其所言 , 整个2017年 , CDN行业的主旋律仍然是“卖方残酷” 。 2017年11月 , 阿里云宣布CDN整体降价25% , 带宽单价创当时国内最低;紧随其后 , 腾讯将CDN价格最高降价47% , 又创新低;同年12月 , 金山云宣布CDN最大降幅50% , 带宽单价最低15.6元/Mbps/月 , 业内惊呼“价格已击穿行业底线” 。
价格战意味着巨额的资金投入 , 金山云的招股书亦显示 , 2017年至2019年 , 其净亏损分别为7.14亿元、10.64亿元和11.11亿元 , 其中 , 亏损最主要的原因是IDC费用和研发费用两方面的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