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考古 | 双槐树遗址( 二 )


#遗址#考古 | 双槐树遗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F12 , 图中红圈为北斗九星位置
但最关键的发现 , 还要数中心居址内代号为F12房址前 , 以九个陶罐摆放的北斗九星图案遗迹 。早在2019年6月 , 与双槐树同时期的青台遗址也曾发现有北斗九星的遗址 。
顾万发介绍说 , 结合此前青台遗址的研究 , 目前已经确定 , 这个北斗九星斗柄的指向 , 正好与冬至的方向吻合 , “冬至对于古人的意义重大 , 一般古人都会选择在这一天进行祭天活动 。”这就说明 , 早在5300年前 , 中原先民对“北斗”天象和“斗柄授时”的观测利用就已非常精确 , 并且已经有了天文、人文、地文合一的初步文化观念 。
还是这座代号为F12的房址 。它的面积达到了220平方米 , 并且位于中间位置 。有趣的是 , 在它的前面不仅发现了“北斗九星” , 在建筑中心还发现一头面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 , “它的位置刚好在北斗九星的上端 , 对应北极的位置 。”顾万发介绍说 。
古人将北斗和极星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 , 称为“斗极” , 斗极处于星空旋转的中心 , 群星绕其旋转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似乎都是随北斗指向而来临 , 因此古人认为北斗是天地秩序的制定者、天地万物化生的中心 , 而北极星又有帝星的称号 。
#遗址#考古 | 双槐树遗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F12房址内麋鹿
“可见这间屋子里并不是普通人 , 而把北斗九星和象征北极的麋鹿都放在他屋子前面 , 表明双槐树人在聚落布局中高度重视礼仪化设计思维 , 可能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天地之中’宇宙观 。这些高等级的人文与天文遗迹融合的现象 , 应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典型代表 。”
“这些发现都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团结、向心、中和的礼制核心早已出现并有确切的科学来源 。”顾万发说 。它代表了延续不断的“中原文明发展模式”
双槐树遗址最为著名的出土物应该就是一枚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蚕 。这枚长6.4厘米 , 宽不足1厘米 , 厚0.1厘米的牙雕蚕 , 是一条正在吐丝的家蚕形象 。
“这正好与青台和汪沟出土的彩色丝绸相互印证 。能够比较确定地说 , 这里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早产生丝绸的地方 。”顾万发介绍说 , 虽然这一时期全国各地代表性文化的农业都较为发达 , 但并没有与桑蚕纺织业有关的确切发现 。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 。从这一角度讲 , 位于黄河流域中心的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河洛古国 , 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时代最早的代表 。
再结合在双槐树遗址中的其他发现 , 一个崇尚中心和文化包容、重视军权、王权 , 重视民生 , 重视农桑 , 重视人口发展、重视发展生产力、追求社会长治久安 , 不过分地把创造的社会财富贡献给神灵 , 而是更多地投入社会再生产的文明发展模式逐渐显现 。
#遗址#考古 | 双槐树遗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牙雕家蚕
也正是这一模式的主体 , 在后代被主流政治社会所继承和发扬 , 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为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主流发展模式和思想 。
“世界四大文明 , 只有中华文明得以延续 , 生生不息 , 是与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的中原发展模式密不可分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如是说道 。它是“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更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 , 与会专家认为 ,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 , 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 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 也以考古学的实证材料表明在5300年前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 , 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 , 华夏文明之魂 , 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