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称道秦朝的国号为何不被后世选择?

秦始皇和秦朝 , 为当代许多史学家们称道 。 推崇的电影、戏剧和书籍也是举不胜举 。 就连《百家讲坛》 , 也有专家教授津津乐道 , 不厌其烦讲述与播出 。 人儿 , 如果你带着“千古一帝大皇帝”“吞并天下大帝国”、“影响千年后世”的印象 , 翻看五千年历史 , 尤其熟悉了《中国历代排列纪元表》 , 品味各个朝代的国号 , 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他们称道秦始皇的秦朝居然是不被后世历史选择 , 甚至唾弃 。《中国历代纪元表》记录了中华民族从蒙昧的夏朝到满清 , 一路颠沛几千年 , 大的朝代更迭近二十次 , 期间分裂的中小王朝政权不下四十个(这里还不包括反叛秦朝的陈胜吴广的“大楚” , 黄巢建立的“大齐” , 李自成建立的“大顺”和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 。 叫“秦”的朝代只出现一次 , 也就是建国的这次 。 而叫“周汉晋唐宋”的 , 尤其是“汉和唐”的朝代有无数次 。 什么“后唐、南唐”的 , “后汉 , 北汉”的 , 不一而足 。 最为另类的是有两个外族以武力入主中原 , 也打着汉朝和唐朝旗号 , 统治中原 。 一个是打着“汉国”旗号、自称“汉光文帝”的匈奴人刘渊 。 另外一个是打着“唐朝”旗号 , 建国称帝的突厥沙陀族后唐庄宗李存勖 。细细分析 , 国号延续了春秋战国的楚、齐、燕、赵、韩、魏、晋、吴、越 , 比较多 。 诸如什么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 , 前晋、后晋 , 数不胜数 。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 后世的两千多年四十多个帝王 , 宁可用被秦始皇和秦朝吞并的六国(楚、齐、燕、赵、韩、魏)也不用大秦帝国为国号 。 比如雄才大略的曹操建国立国号是“魏” , 一带明君唐太宗建国之前 , 封王为“秦王” , 但是国号则是唐 。“古人不见今时月 , 今月曾经照古人” 。 在民间 , 小到给孩子起名字 , 大到给店铺起字号 , 都非常讲究 , 经过深思熟虑 。 而那些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 , 千辛万苦 , 打下天下、半壁江山或某个地域的个人或集团 , 要建立一个国家、一个朝代 , 一方诸侯 , 起什么国号?更是反复推敲 , 仔细揣摩 , 引经据典 。 有一个响亮的国家符号 , 关系到后世子孙的安居乐业 , 国泰世安 , 盛世长久 。 为什么后来的历史延续用“汉唐”的多 , 而为当代“专家教授”称道秦始皇和秦朝 , 不仅少而且没有?为何当代大肆宣扬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吞并天下的秦帝国”不被后世历史选择为国号?或曰被历史遗弃?套用现代的一句话 , “这是历史的选择” 。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历史 , 有四十多次王朝政权更迭 , 各个王朝千奇百怪 , 大为迥异 。 有的强盛繁荣 , 有的恢宏一统 , 有的偏安一隅 , 有的饱受外族欺凌 , 而其中值得骄傲和璀璨的王朝 , 除了周朝 , 就是汉朝和唐朝 。 周朝前后共计八百年 , 由于比较古扑 , 史料不多 , 所以这里不多谈;但是汉朝共历27帝 , 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后220年 , 横跨四个世纪;大唐朝享国近三百年 , 屹立辉煌460多个州 , 共历22帝 。 两大朝代不但正统 , 而且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等都达到空前的鼎盛 。 这两个“豪门王朝”虽然未修建长城 , 未开凿运河 , 但是版图越来越大 , 先后征服过匈奴、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和南诏等藩属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写有气势磅礴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这样壮丽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 , 小邑犹藏万家室” 。 可见当时的气度、繁华和富裕 。 后世大多数的史学家 , 政治家也满是颂扬、褒奖、维护、美化、呵护 。众人褒奖、喜欢汉朝和唐朝的原因 , 可以列举出很多:最根本的是人民安居乐业 , 国力强盛 , 胸襟开阔 , 兼容并包 , 万邦来朝;而这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立足于世界之根本 。 因为有400年的汉朝 , 才有了汉人 , 汉族 , 汉语 , 汉地等基础 。 因为有300年的唐朝 , 几百年甚至千年后 , 到海外的国人称自己是“唐人” , 世界上有汉人的地方就叫唐人街 , 可见汉朝和唐朝对后世影响之大 。反观秦朝 , 依靠苛政和暴力吞并六国 , 夺取天下 , 但二世而亡 , 仅存37年——是汉朝唐朝的十分之一 。 这样一个短命的朝代 , 杀人如麻 , 苛政如虎 , 焚书坑儒 , 后人发出“苦秦久矣”的哀号 。 到后来 , 无论恶棍枭雄还是良善的英才 , 在他们建国时 , 都不以“秦”为国号 。 别说作为国号 , 就是当店铺的字号 , 也不吉利 。历史无情也有情 。 人过留名 , 雁过留声 。 品味《中国历代纪元表》各个朝代的国号 , 让人联想:无论他是谁 , 无论什么时候 , 无论时间长短 , 当他在庙堂掌握权柄时 , 就应该为社会的进步和天下百姓多做善事 。 即使运气不佳而灭亡消失在历史的荒草里 , 历史都会有所记录 , 后人纪念和景仰长存 。 反过来 , 在位时为了一己私立或一小团体之利 , 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 尽做些祸国殃民的恶事 , 事后也难以逃脱后人鞭挞和唾弃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在《原君》里的一段话 , 深刻阐述其中的道理:“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 , 比之如父 , 拟之如天 , 诚不为过也 。 今也天下之人 , 怨恶其君 , 视之如寇仇 , 名之为独夫 , 固其所也 。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 至桀纣之暴 , 犹谓汤武不当诛之 , 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 , 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 , 曾不异夫腐鼠 。 岂天地之大 , 于兆人万姓之中 ,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翻译成白话是:古人爱戴他们的君主 , 把他比作父亲 , 拟作青天 , 实在是不算过分 。 如今天下的人都怨恨他们的君主 , 将他看成仇敌一样 , 称他为“独夫” , 本来就是他应该得到的结果 。 但小儒死守旧义 , 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 , 难以逃脱 , 甚至像夏桀、殷纣那样残暴 , 竟还说商汤、周武王不应杀他们 , 而编造流传伯夷、叔齐的无从查考之事 , 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死 , 看成与老鼠的死没有什么两样 。 难道天地这样大 , 却在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 , 只偏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