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磊趣闻《德州巴黎》:断舍离只是虚幻,人生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流浪( 二 )



磊磊趣闻《德州巴黎》:断舍离只是虚幻,人生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流浪
本文插图
有些影评把特拉维斯的行为归纳为近几年很时髦的一个词:“断舍离” 。 实际上 , 特拉维斯断也断不了 , 舍也舍不掉 , 离也离不远 。 和儿子的血缘关系能断吗?和弟弟、儿子、妻子的亲情能舍吗?真的能逃离灰暗的过去吗?
答案当然是不 。还有人说特拉维斯和妻子不够相爱 。 但是爱的方式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 有时情感冲昏理智 , 过于狂热的爱终究变成枷锁和负担 , 特拉维斯的爱是对妻子身心的全部占有 , 以太爱对方为理由 , 便堂而皇之伤害对方 。 当他意识到妻子会因为自由离开时 , 发疯似的把妻子绑在床上 , 终于有一天房子失火了 , 妻儿不知所踪 。 因此 , 特拉维斯的4年流浪 , 刻意与人不交流 , 他的断舍离其实是一种逃避、是一种赎罪 。 在无尽荒凉的沙漠 , 他是孤身一人 , 在繁华的都市 , 在热闹的人群中 , 他依然孤独 。 心不静 , 人又能逃到哪里呢?
电影特别安排了一段象征意味很浓的戏 , 狭小的脱衣舞俱乐部聊天室里 , 历经千辛万苦的特拉维斯见到了妻子简 , 但是简面对的是一面镜子 , 她只能自言自语式地与客人聊天 , 却不知道对面坐的就是他的丈夫 。 夫妻两人就这样在看不到对方的情况下 , 回忆起当年婚姻失败的原因 。 这个“奇怪”的重逢场面隐喻着两人的爱犹存 , 但隔膜与距离却无法消除 。
磊磊趣闻《德州巴黎》:断舍离只是虚幻,人生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流浪
本文插图
爱人之间的疏离与误解就像是那面微妙的镜子 , 人们必须隔着墙、透过电话 , 才敢说出内心的感受与想法 , 这何等悲哀 。 特拉维斯把儿子留给简 , 又踏上漫漫长途 , 因为他知道 , 自己的“回归”是徒劳的 , 尽管努力地融入、挽救 , 摆在自己与妻儿之间的鸿沟依然无法弥合 。
观众随着特拉维斯经过德州——洛杉矶——休斯顿 , 公路成为了影片里隐形的角色 , 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 , 绵延曲折的公路犹如人孤独虚空的精神世界 , 路上的风景影射着人物内心繁杂情绪的变化 。 湛蓝的天空、空旷的荒漠 , 看不到边际的美景反衬出了人类的渺小 。 那些一闪而过的路牌 , 那些未知的路口 , 正如人物不断寻找的情绪出口 , 特拉维斯唯有不断流浪与寻找 , 将自身归于虚无的外部世界中 , 或许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 。
路并不远 , 遥远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距离 。 如果以走进别人的内心作为终点 , 那人生注定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流浪 。
03
曾有网友评论:如果你无意中看到了一部色彩丰富、运镜销魂而对白可有可无的电影 , 那么导演很有可能就是维姆.文德斯 。
磊磊趣闻《德州巴黎》:断舍离只是虚幻,人生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流浪
本文插图

《德州巴黎》叙述节奏缓慢 , 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 , 也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 绝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 文德斯希望通过贴近日常生活的纪实风格引起观众产生共鸣 。 这种电影风格让人想起了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 , 实际上文德斯和小津的渊源很深 。 1985年 , 他拍了一部叫《寻找小津》的纪录片 , 表达了对地球另一端的偶像的赞美和致敬 。
简化故事情节、弱化戏剧冲突 , 是文德斯从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汲取的经验 。 《德州巴黎》对人生的探讨 , 让人想起了小津的《彼岸花》、《浮草》 。 而文德斯跳出了小津式的含蓄和温情 , 通过展现特拉维斯人生和生活的毁灭 , 让这种悲剧把人性探讨推向了更高境界 。
另外 , 给予演员高度自由 , 让演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到角色中 , 让演员成为超越剧本的第一主角 , 也是源自小津安二郎的启发 。 哈利.戴恩.斯坦通根据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经历 , 把特拉维斯和多年不见的儿子相遇时 , 那种尴尬、懊悔、激动交织的复杂情绪 , 演绎得恰到好处 。 娜塔莎.金斯基扮演的简在影片后半段才出现 , 在脱衣舞俱乐部的惊艳回眸和聊天室里8分钟的自由发挥 , 成为了影史中的两个经典时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