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早知道皇帝控制着全国税收,说说明代财政体制的变化与调整( 二 )


天气早知道皇帝控制着全国税收,说说明代财政体制的变化与调整
本文插图
大图模式
再者 , 各地方所收赃罚银钱等要缴纳内府赃罚库:
“凡各处官民犯法律 , 合籍没家财及有不才官吏接受赃私追没到金银钱钞衣服等项 , 俱各礼付赃罚库交收 。 ”
正统时期 , 内库财政明显向皇室倾斜 , 正统三年五月 , 英宗将原属户部管辖的内库的部分子库如甲字库等迁入内府 。 在正统七年 , 设置了一个负责暂时储藏草价银的银库 , 它独立于内库之外 , 直接受户部官员的管辖——大有大明王朝存亡悬寄其上之态势的“太仓库” 。
由此可知 , 明初之时 , 内府各库与户部、工部关系密切 , 大部分内府各库分属户部与工部 , 内库所收贮的财物主要用作国家公共开支 , 但同时也负责皇室私人财物收支 。 明初成立的内府各库 , 是个集国家公共财政收支与皇室私人开支为一体的机构 。
从明初经弘治、正德到万历时期的中央财政机构的相互隶属关系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 但内库与太仓库的财政地位、财政职责及所属各库财物的实际归属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 制书文字规定下的内府、户部与工部各库的隶属关系与其实际的财物分割和归属并不一致 。
天气早知道皇帝控制着全国税收,说说明代财政体制的变化与调整
本文插图
大图模式三、“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的观念让皇帝认为扩大私财是合理的
洪武时期 , 内府各库多为官僚士大夫管理 , 户部每岁年终还要稽核内库支用情况 。 在正统初年的时候 , 经过改折、迁址及内官的介入 , 皇室私人收支与国家公共收支之间的财政界限变得比以往模糊了 。 不过 , 直到成化时期 , 内库仍在国家公共财政收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太仓库尚未在国家重要财政收支中占有突出地位 。
到弘治末年、正德初年时 , 户部对于内库的岁支数额已经无从知晓了 , 这与洪武时期“岁终户部稽其所出之数”的状况形成了巨大反差 。 从理论和体制上来讲 , 京库成为了负责京师官军折俸、边镇年例等日常财政开支的机构 , 而太仓库在此时的主要财政职责就是存储国家的财政税盈余以预备紧急军情或者灾荒之用 。
天气早知道皇帝控制着全国税收,说说明代财政体制的变化与调整
本文插图
大图模式
由于皇帝在这一时期经常利用手中的皇权而大量攫取太仓库存银用作私人开支 , 因此 , 官僚士大夫要求皇帝公开内库开支、限制皇帝私人开支、保障太仓库预备紧急军情及重大灾荒能力的呼声日益突出 。
嘉靖时期 , 内库主要作为皇帝私人库藏的地位基本确立 , 而太仓库在国家公共财政收支中的地位则日益明确和提高 。 历经隆庆到万历初期时 , 在朝中大臣们的观念中 , 太仓库与内库的财政界限已经变得非常明确和具体:内库银除备制作、赏赐之外 , 专供宫中私用 , 太仓库则供京师与边镇的国家公共开支 。 崇祯时期 , 官僚士大夫面对他们已经毫无能力进行改善的太仓库的财政困境 , 决然放弃 。 然而 , 这种说法却被历任皇帝予以坚决拒绝 。
天气早知道皇帝控制着全国税收,说说明代财政体制的变化与调整
本文插图
大图模式四、小诗文有话说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 将“天下”看作皇帝私有财物的思想由来已久 。 不过 , 在实践操作层面 , 以皇帝为核心的皇室权贵所能使用的财政总额与国家所能承受的公共开支总额是有限度的 , 而且两者是时常冲突的 。
天气早知道皇帝控制着全国税收,说说明代财政体制的变化与调整
本文插图
大图模式【天气早知道皇帝控制着全国税收,说说明代财政体制的变化与调整】从纵向的时间发展顺序来看 , 内库与太仓库的发展趋势是刚好相反的:内库逐步从负责国家财政收支的“公”的角色演化成以皇帝为核心的皇室私人财产收存机构;而太仓库则从一个寄存、收贮国家财政盈余的机构逐步演变成负责国家北边军饷、京师开支及国家赈济等重要财政开支的中央核心财政机构 。


推荐阅读